「传染病」专访巴曙松:疫情给中国产业链带来两轮冲击


文 |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张晓添
编辑 | 康娟
巴曙松认为 , 全球经济正在陷入逐步停摆的状态 , 且后续影响和恢复时间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 这取决于各国政府控制疫情和应急处理的效率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疫情危机实际已经演化为经济危机甚至是经济社会停滞的危机 , 其冲击是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 。
新冠病毒疫情仍在全球范围扩散 , 由此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3月以来的巨震仍未平息 。 人们担心 , 疫情导致部分经济活动停摆叠加金融市场罕见暴跌 , 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以及金融危机 。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教授日前接受《巴伦周刊》中文版专访时表示 , 从某种角度看 , 疫情危机实际已经演化为经济危机甚至是经济社会停滞的危机 , 其冲击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 。 他还指出 , 金融市场本轮巨震的背后 ,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 仅仅是被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资产泡沫所掩盖 。
巴曙松在采访中说 , 过去十年 , 美国股市中屡试不爽的一个资本游戏就是 , 利用十分低廉的资金成本回购股票 , 提高股东回报并推升每股收益(EPS) , 进一步拉升股价 。 但现在 , 这一链条面临断裂的风险 。
上世纪90年代至今 , 巴曙松从武汉到北京、杭州、香港、纽约 , 历经求学、研究和金融实务 , 对中国及全球金融市场有多角度的观察 。 过去几年 , 他一直担任香港交易所集团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 对于中国内地、香港和全球金融市场的起伏变化 , 他有更深入的切身体会 。
因此巴曙松注意到 , 此次疫情在海外扩散引起通胀预期和盈利预期双重回落 , 海外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随之下降 。 加上美股波动率飙升、离岸美元流动性短缺 , 无论从港股还是中资美元债的表现来看 , 香港金融市场出现明显的市场波动 , 这体现出香港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联动的一面 。
同时在此次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中 , 历来对外资流动异常敏感的港股表现相对优于美股 , 并没有像2008年那样完全跟随美股步伐 。 巴曙松认为 ,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在沪深港通机制的平稳运行和支持下 , 中国内地投资者开始在动荡中理性地把香港作为实现资产国际配置的重要平台 。 从趋势看 , 中国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持有香港市场的比重有望稳步提升 。
「传染病」专访巴曙松:疫情给中国产业链带来两轮冲击
本文插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
以下是采访实录
《巴伦周刊》中文版:目前我们看到全球金融市场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动荡 , 实体经济也正遭受疫情冲击 。 这种影响是否已经达到历史上经济危机的程度?金融系统、尤其是银行较2008年之前相对稳健 , 全球性金融危机会再次发生吗?
巴曙松:从目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和对经济的冲击来看 , 全球经济正在陷入逐步停摆的状态 , 且后续的影响和恢复时间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 这取决于各国政府控制疫情和应急处理的效率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疫情危机实际已经演化为经济危机甚至是经济社会停滞的危机 , 其冲击是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它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做对比 。 世界银行已提出 , 全球经济进入严重衰退 。 多家机构发布全球经济2020年将录得负增长的判断 。 最近不少国际金融机构进一步下调美国经济增速 , 预计二季度萎缩20%左右 。 如果这些预测成真 , 这将标志着“后世界大战时期”最严重的经济萎缩 。
此次疫情导致的停摆 , 也是此前全球经济体系没有面临过的挑战 , 再加上特定国际环境下的石油价格冲击、以及可能出现的粮食价格冲击 , 使得我们对于这一次的疫情不得不予以高度重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