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全搜索】书香荣成 | 光影在岁月中流转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书香荣成 | 光影在岁月中流转
王海荣/文 念念/摄影
“今天晚上咱们村放电影 , 知道吗?”
“真的?”
“俺叔告诉我的 , 让我放学以后别出去玩 。 ”
早晨上学的路上 , 叔叔在村支部里负责任的小伙伴 , 自豪地分享着他知道的“小道消息” 。
这样的场景偶尔出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 我们还在读小学 。 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时代 , 农闲时节 , 能够看上一场电影 , 对于农村人来说是最大的精神享受 。
【荣成全搜索】书香荣成 | 光影在岁月中流转
本文插图

知道村里放电影的这一天傍晚 , 孩子们放学回家 , 扛起家里的板凳、长条凳就着急忙慌地赶去电影场“占地方” 。 村里存放公粮的大粮库前的空地 , 就是我们说的“电影场” 。 看电影 , 大家自然是希望找一个最佳的观影位置 。 “占地方”是每场电影放映之前必须要做的功课 。 用几个马扎或板凳或长条凳或者几个石头围成大小不一的面积 , 还有人画一个长方形的方块 , 暂时的占为己有 。 所占的地方以家庭或家族或邻里为单位 , 原则上不允许其他外人进入 。 这次先占先得 , 下次看电影重新再来 。
电影放映之前 , 大粮库门前是喧闹的 。 孩子们在追赶打闹 , 大人们在一边聊着家长里短 , 一边制止着成群结队赶趟儿的孩子们 。
【荣成全搜索】书香荣成 | 光影在岁月中流转
本文插图

当听到喧闹声略微小了一点的时候 , 那一定是放映员来了 。 一台放映机放在电影场中间的桌子上 , 距离桌子五米左右的前方两个竹竿之间扯起了一块四米见方的白银布 。 此时 , 大队部的大喇叭响起来了“各位社员请注意 , 电影马上开始放映 , 大家伙尽早吃了夜饭看电影 。 各家经管好自己的孩子 , 特别是电影散场的时候 , 拿凳子的小心别碰着别人 。 电影马上开始放映了 , 大喇叭再不招喝了” 。 等到天色彻底暗下来 , 放映员把一束光打在白银布上的时候 , 电影场暂时安静了下来 。
我们村是临近几个村中人口最多的村 , 放电影的次数相较于其他村多很多次 , 所以 , 很多邻村的村民都赶过来看电影 。 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员聚集 , 稍远一点的位置看不清楚电影放映的内容 。 经常会看到在屏幕的背面也会有多人在观看 , 我们称其为“看反片子”的人 。
【荣成全搜索】书香荣成 | 光影在岁月中流转
本文插图

早期观看的电影大多是抗战题材的 , 像《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小兵张嘎》等等 , 那些战斗英雄的光辉形象以及嫉恶如仇的人生观对我们小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 还有《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月亮湾的笑声》等农村题材的影片 。 小孩子对这类影片的兴趣只停留在看画面上 , 并不知道《咱们的牛百岁》影片的编剧袁学强是自己家乡的人 , 只记住了影片里傻傻的“田福”;《月亮湾的笑声里》扮演“冒福”的那位演员一笑起来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 特别是“冒福”家那一树树金黄的桔子 , 每每有镜头闪过 , 都忍不住吞口水 。 心里总在想 , 人家的大人怎么会种桔子?那个年代 , 对于生活在北方农村的我们 , 能吃到书本上才看得见的桔子 , 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
每次电影散场的时候 , 总会有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喊叫声响起 。 父母喊孩子的 , 孩子找妈妈的 , 还有玩累了睡在妈妈怀里喊不醒的 , 喊醒了的不乐意的哭着的 , 抗凳子时碰着旁人的口角声 , 等等 。 散场后的声音交响曲一直会持续很久 。
【荣成全搜索】书香荣成 | 光影在岁月中流转
本文插图

在距离我们村西头大约三里地有一座山峰叫“御驾山” , 我们习惯称之为“西山” 。 山脚下驻扎着一支部队 , 村里人喊“西山部队” 。 哪天看到“西山”山顶插上红旗的时候 , 周边几个村的人就知道部队今天晚上放电影 。 经常 , 晚饭后 , 或者爸爸或者妈妈会带着我们和邻居们一起去部队看电影 。 部队里的官兵对老百姓很好 , 总是提前搬好了石头当板凳等大家来看电影 。 经常跟随父母去部队里看电影 , 我和与我年龄相仿的部队里的孩子马丽和马华姐弟俩成了好朋友 。 后来 , 他们随父母离开的时候 , 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 , 却没有留下日后可以联系的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