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私访#电视剧中皇帝和官员都爱微服私访,别被误导了,微服私访很难实现

中国古代官场和社会有一种微服私访的情结 , 官民上下都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 社会上也流传着许多类似的故事 。一桩典型的事件是:清代官员长麟在江苏当巡抚时 , 听说长洲县知县贪腐暴虐 , 就便服来到长洲私访 。他在茶馆里劝导酒保将知县的劣迹和盘托出 , 竟被闻讯赶来的县衙差役当场抓住并押到县衙 。知县高坐堂上审讯 , 长麟用毡帽蒙住脸 , 就是不肯跪下 。知县顿生疑窦 , 下去揭开毡帽一看 , 竟然是巡抚大人 , 当场跪地求饶 。结局自然是长麟依法办事 , 将知县夺印革职 。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 一直到现代 , 荧屏上的反腐题材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都有夤夜孤身、微服私访的壮举 , 引得观众追捧 。可微服私访真的有用吗?微服私访被普遍认为可以促进真实信息的上传 , 让上级官员了解真相 , 让光明驱散底下的黑暗 。可真能查得实情吗?
#微服私访#电视剧中皇帝和官员都爱微服私访,别被误导了,微服私访很难实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官场奉行严格的回避制度 , 官员不能在籍贯省份和亲属所在地为官 , 甚至不能去风俗人情相近的地区为官 。而中国各地风俗人情差异极大 , 且古代社会的流动性又小 , 因此 , 当本地来了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陌生人 , 那是相当惹人瞩目的 。具体到长麟的故事 , 他是生长在北京的满族官员 , 一来到江苏就能引导酒保将父母官的丑事一一抖落出来 , 堪称奇迹 。
其次 , 官员们能脱去官服 , 却难以褪去官威、官风 。古代衙门讲究官威、官风 , 官员们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异于普通百姓的仪态、做派和风格 。品级越高 , 身居官位的时间越长 , 这种特殊的味道就越浓 。康熙、乾隆都喜欢出巡 , 而且都标榜自己曾经微服私访、惩恶扬善 。可史书记载他们出巡虽然没穿龙袍 , 没有盛大仪仗 , 但也是随侍成群、威风八面 , 根本算不上微服私访 。再具体到长麟 , 他虽不是皇室嫡系 , 但也是远支宗室 , 又官居巡抚一职 , 言谈举止自然和普通百姓不同 。
总之 , 官员微服私访 , 在大街小巷、乡间地头会显得与众人格格不入 。而他们要调查的信息、侦讯的案情 , 甚或是当地父母官的劣迹 , 都涉及具体的个人 , 牵涉实实在在的利益 。因此 , 官员很难从知情人口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更糟的是 , 他得到的很可能是干扰信息 , 甚至是错误信息 。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就表达了对微服私访效果的怀疑 。乾隆年间 , 著名循吏明恕任太平知府 , 喜欢微服私访查办疑案 。一次 , 他乔装打扮到乡间查访 , 经过一座小庙时 , 发现庙里的老和尚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迎接 。明恕大惊 , 和尚笑道:“一府之内 , 谁不认识知府大人?”明恕问:“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吗?”和尚说:“还不是为了某人某案?”明恕再次大吃一惊 。老和尚跪下磕头请罪 , 说:“我今天就是为了这个案子在此等候大人的 。大人为官清正廉洁 , 就是太喜欢微服查访了 。即使是小民 , 谁没有亲戚朋友?谁没有恩怨情仇?大家知道大人喜欢私访 , 就请亲戚朋友故意等候在路旁 , 见了大人就装作不认识 , 讲一些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话 。大人遇到原告一方的人 , 自然会听到许多原告的好话和被告的坏话 , 反之亦然 。如果大人碰巧遇到当事人的仇人 , 就不会听到好话;如果遇到当事人的恩人 , 又会查访到完全相反的信息 。如此查访 , 能得到真相吗?”明恕听后 , 默然而归 。
#微服私访#电视剧中皇帝和官员都爱微服私访,别被误导了,微服私访很难实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纪晓岚讲的故事是虚构的 , 却道出了实情 。官员私访接触到的信息是有限的、片面的 , 同时 , 官员很容易被查访对象辨认出真实身份 。利益攸关者必然要想方设法将利于己方的利益诉求和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说辞强加给私访的官员 。因此 , 官员微服私访的确能查访到信息 , 但是不是实情就很难说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