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说历史』汉武帝完成最后的统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窦太后离世 , 无为而治宣告结束 , 儒学成为治国理念 。
窦太后去世 , 这一年刘彻21岁 , 他终于可以构建帝国蓝图了 。 本应说刘彻应该很开心 , 可是 , 刘彻并没有那么开心 , 反而此时他充满了焦虑 , 虽然他拥有了皇帝真正的权威 , 但这个帝国所面临的问题全部扛在他一人肩上!
首先 , 由于多年的无为而治 , 这个国家缺乏上进心 , 如何找回那种有为进取的精神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时就需要有人来帮他 , 让国家有积极进取的心里 , 他就需要杰出的思想家 。 于是他召见了当时的思想家董仲舒 。 董仲舒早就理解自己皇帝想要什么 , 他早已准备好相关文案和建议 。 汉武帝看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 表彰六经 。 很是满意 , 他同意了采用这种方法 , 并且正式确立了国家新的指导思想!至于为什么让汉武帝如此喜欢的儒学?一是君权神授 , 二是有利于他统一的中央集权理念 。 而汉武帝就需要这些 , 恰巧儒学对此的论准很清楚 , 而且儒学是很积极进取的 , 儒学对于汉王朝来说是很有用的 。

『Joy说历史』汉武帝完成最后的统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本文插图

纪录片中董仲舒上书刘彻
推广儒学 , 中国早期教育模式形成 。
他选择儒学也是为了完成他的理想 , 儒学大一统理念用来教化天下臣民 , 实现人心统一 。 这就是秦始皇毕生的追求也没实现的愿望 。
秦始皇使用了强大军队统一了土地 , 当时嬴政明白 , 要想让帝国稳定运行 。 必须要实现文化和思想统一 , 而且需要一种能让全天下人民认同的思想 , 但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为时已晚 。 再加上急于功利不同于汉朝以柔克刚的做法 , 导致了秦灭亡的惨剧!
刘彻意识到想要民心统一是何等困难?要一种能不动摇统治根基 , 并且能使百姓认同他的帝国 。 于是 , 他觉得不光要采用董仲舒的意见 , 还要大范围推广儒家学说!刘彻在国家最高学府太学 , 也就是教育部 。 设立五经博士 , 并且把儒家经典作为唯一的教科书 , 刘彻还让所有的郡国设立学馆 , 也就是学校推广并教授儒家学说 。 而且 , 通过某一科目考试的学生 , 优秀的话可以直接进入政府工作 , 儒学也就是普通百姓唯一当官的最佳方式 , 也可以叫做高考 , 这也就构建了最早的中国教育模式!
这种方式 , 不仅可以让民心统一还能使社会动荡很小 , 还能调取人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这时这个帝国的国民渴望得到尊严和荣耀!马邑之谋成为帝国转折点 , 彻底与匈奴决裂!
就在这时 , 匈奴大举进攻边境再次破坏了和亲规矩 。 这时的汉武帝哪还能忍受妥协 , 已经准备动用一场战场来增加子民对自己认同感 。 他们开了一场战略会议 , 大臣们众说纷纭 。 最后结果仍然是和平派占据一大半 , 刘彻很是失望 , 很明显自己推广的儒学 , 仍然无法改变帝国的妥协思想 。 因为他希望用战争和大汉铁骑 , 刀与血去洗刷耻辱来获得那帝国应有的尊严 。

『Joy说历史』汉武帝完成最后的统一,“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本文插图

纪录片里汉武帝策划马邑之谋
这时他觉得如果全国上下都像张骞一样就好了 , 这时刘彻想起了四年前的张骞 , 他多么希望他能凯旋归来!而张骞丝毫没有放弃希望 , 虽然他被俘虏 , 但他仍然记录着匈奴作战方式和生活习惯 , 他也渴望着回到长安 , 把情报给皇帝陛下!
张骞出使第五年 , 仍然生死未卜 。 刘彻也不怀希望 , 但刘彻希望找到合适的时机去一举击败匈奴 。 就在这一年 , 来自边境的一位百姓来到长安城 , 他建议汉武帝 , 利用和亲机会把匈奴主力引到马邑城一举歼灭匈奴主力 。 汉武帝不顾大臣的反对坚持执行他的计划 , 汉武帝准备用一场战争来血洗 , 匈奴几十年带给帝国的屈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