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晓侃历史」商朝兄终及弟王位继承制,周朝改革嫡子继承,时代下限晋国诸侯( 二 )
本文插图
大夫宗亲 , 举族出征
这样天子之子与庶民同等地位 , 平民地位自然提高 。 周人向外移植势力 , 也将周室贵族的知识带入平民之中 , 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 诸侯的大夫们传位也与王室一般 , 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旨 , 他的儿子中有一个可以继承他的大夫官职 , 其他儿子可能被封为侧室 , 带走大夫的一部分封地 , 或者才华出众被君王赏识 , 提拔为大夫 。
但是如果一个大夫儿子颇多的话 , 这些儿子们的境遇又如何呢?与宗室中关系较近的儿子可能成为武士或者官吏 , 而关系较远的则是宗室下的庶民 , 即是宗亲 。
本文插图
因此周时一个大夫就拥有着一个同姓大家族 , 大夫之间常有互看不顺眼 , 两族相争的情况 。 若是有战争就是整族出征 , 如果叛国也是整族出走;
这时株连九族的成语就变得很生动了 , 在触犯王威后也是整族被灭 。 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加外封诸侯还成就了一个周氏家族金字塔 。 氏室上有同姓的卿大夫和国君 , 国君之上有同姓的诸侯家族和周王;聪明的周王还把无法纳入氏族的异性诸侯以婚姻的方式笼络起来 。
本文插图
诸侯相碾 , 时代下限
与商朝同样的悲剧也没有放过周朝 , 尽管通过改革延迟了很多年 , 但这个问题还是像纸里的火一样显眼;第一代王与封君一同征战多年建立王位 , 生下王子之后是其乐融融的一家 , 但第三代开始就可能开始疏远 , 到了第四代五代 , 背后之间互相说闲话就不足为奇了 , 六代之后同姓间将出现开始互相碾压 , 打架的局面 。
周诸侯们到了六代 , 已经开始把矛头指向了对方 , 开始用手段夺取王室的权力 。 出于情面 , 即使夺权 , 诸侯也是选原来王室之子 。 一般同姓之间即使有争端也最终握手言和 。
本文插图
东周发生的战争 , 绝大多数都是周朝伐蛮夷 , 蛮夷伐周朝 , 而绝无同姓之战 。 但凡事总有例外 , 诸侯国晋国于四零三年分裂为韩 , 赵 , 卫三国 , 这三位就一点都没讲情面 , 称侯之时根本不考虑公室之子 , 直接夺取了侯位 。 嫡长继承制说到地仍然是以实权为本 , 虽然有君臣之名束缚 , 再加宗室和婚姻为锁链 , 但世代相传 , 情意逐渐淡泊 , 这制度漏洞就越来越多 , 封建嫡长子继承制度终究因无实权而崩溃 。
周朝所改新制度于商朝有着许多精进之处 , 但体制并不稳固 , 若没有晋国三家诸侯分君位 , 恐怕也会有其他异姓诸侯国夺取君权 , 制度本就不完善 , 诸侯国的易主不仅是居心不良 , 也是在提醒时代的变更 , 制度因该做出改变 。
参考文献:
《跬道》
【「晓晓侃历史」商朝兄终及弟王位继承制,周朝改革嫡子继承,时代下限晋国诸侯】《汉书》
推荐阅读
- 「搜狐新闻」历史的细节,崇祯皇帝下的这个决定,最终使得明王朝走向了灭亡
- 『历史』文学大家苏轼善心“退房”
- #历史大爆炸了#黄埔往事:他是顶替老蒋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唯一一人,后加入我军
- 【小天说历史】此人乃东吴最后名将,凭己之谋退魏晋强兵,其一世风采不可不领略
- 孤寡老人讲历史:己巳之变时,袁崇焕不去救崇祯,而是率部去攻打沈阳,是否可行?
- [历史神秘事]原创 姜维明明学会了八卦阵,却为何很少用呢?和蜀汉国力密切相关
- 「历史神秘事」此人堪称吴国砥柱,曾战夷陵守石亭最终却忧愤而亡,你知道他吗?
- 「历史神秘事」原创 姜维得到了诸葛亮真传,为什么还斗不过邓艾?廖化说出了原因!
- 「历史神秘事」原创 武则天建立了大周王朝,为何最终还是把江山还给李家?原因很简单
- [小天说历史]被人嫌弃的诸侯:最有可能终结东汉的枭雄,却因1失误成就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