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蒙古骑兵横扫亚欧大陆,为什么元朝一夜之间就被农民军给推翻了?( 二 )
文章图片
元代武士画像 , 前面两名为蒙古军户 , 右后方红衣者为汉军军户
应该说 , 这套军户制度比之当时南宋实行的募兵制还是具有很多优势的 。 首先是军队出则为兵 , 入则为民 , 平时放牧、耕种 , 战时自备武器马匹作战 , 国家就省去了巨额的军费开支 , 这样元朝就能以比南宋少得多的人口和低得多的财政收入支撑起大规模的军队 。 忽必烈灭南宋时 , 北方官府统计的汉人仅一百五十多万户 , 却能动员二十多万汉军 , 平均七户就能出一名士兵 , 而南宋官府统计的人口有一千一百多万户 , 却只有七十多万军队 , 平均十五户才能出一名士兵 。 其次 , 由于军户制度明确了士兵与户籍的关系 , 这就使得军队的稳定性提高了很多 。 按军户制度 , 如果士兵逃亡 , 则要由军户家再出一子替补 , 正所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 军队的兵源始终能有保障 。 而南宋兵源全靠花钱招募 , 或者犯人充军 , 士兵随时会逃亡 , 一旦跑了就很难抓回来 , 所以军队的稳定性就差了很多 。 因此可以说 , 军户制度为元朝灭南宋、最终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文章图片
国外复原的元代汉军形象
忽必烈灭了南宋之后 , 又把军户制度推广到了原来的南宋统治区 。 在原有的蒙古、探马赤和汉军军户之外 , 又建立了新附军军户 。 所谓新附军 , 就是原先南宋的军队 , 在南宋灭亡后向元朝官府投诚 , 然后元朝将他们编入新附军军户 。 由于南宋实行的是募兵制 , 南宋士兵基本都没有田地产业 , 这些人无法像北方汉人军户那样平时耕作 , 战时为兵 , 只能靠国家供养 。 根据元朝的制度 , 新附军军户由国家每个月发六斗米 , 一斤盐 , 家属每个月再另发四斗米 , 一斤盐 。 此外 , 新附军的武器装备也由国家供给 。 元灭南宋之后 , 缴获了大量的兵器 。 元朝把这些兵器按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 , 下等的直接销毁 , 中等的赐予蒙古人 , 上等的分别贮存在各省、路、府的武库中 , 平时不发给新附军 , 只有战时才把兵器拿出来进行分发 , 打完仗再把兵器收回 。 这样既不需要新附军自备武器 , 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 又起到了防范新附军造反的作用 , 可谓一举两得 。
文章图片
日本人所绘《蒙古来袭》图卷 , 图中左侧被日本武士射杀的元军就是新附军
元朝所建立的这一套军户制度 , 既吸收了中国古代"兵民合一"的建军思想 , 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 在元朝初期 , 这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 不但大大减轻了国家的军费开支 , 使元朝没有像宋朝那样陷入"冗兵"的泥潭 , 而且稳固了元朝的统治 , 一定程度上消弭了南方和北方长期分裂形成的鸿沟 。 但是 , 我们都知道 , 没有任何一种制度会是完美无缺的 。 元朝看似完善的军户制度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也开始出现了种种问题 。 首要的问题就是军户的日益贫困化 。 元朝实行"诸色户计"制度 , 人民被分为若干种户籍 , 每一种户籍都被严格限制只能居住在某一地 , 从事某种职业 , 父亲死了儿子继承户籍 , 不能变更 。 军户也是各种户籍中的一种 , 军户只能当兵 , 不能从事其他职业 , 且世代继承 , 无法改变 。 元朝统一中国之后 , 大规模战事并未就此停止 , 反而是战火不断 。 征日本、征安南、征爪哇、征缅甸、平定海都叛乱、平定乃颜叛乱……这些大规模的战争 , 军户出征往往一去就是几年 , 家里失去主要劳动力 , 生产无法进行不说 , 马匹、武器往往损失也很大 , 还要军户自己花钱补充 。 时间久了 , 军户们疲于奔命 , 逐渐陷入贫困无法自拔 。 就连被视为"一等人"的蒙古军户们 , 也出现了许多因贫困而不得不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卖给汉人为奴的现象 。 蒙古军户都如此困窘 , 汉人军户更不必说 。 在这种情况下 , 军户全家逃亡者日益增多 , 原先比较稳定的元朝军队开始出现了不稳定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