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知青」模棱两可的大唐宰相却是位文学家,留下脍炙人口的“火树银花”



「青林知青」模棱两可的大唐宰相却是位文学家,留下脍炙人口的“火树银花”
本文插图

苏味道:火树银花合 , 模棱两可人
认识苏味道是相当早了 , 文革刚开始时 , 几乎所有的书籍都被装箱封存 , 书架上仅存有毛选和毛主席诗词 , 另外就是鲁迅的单行本及一些老爸建筑方面的专业书籍了 。
毛主席诗词是每天必背的 , 在毛主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下面 , 附有柳亚子先生的原词 , 句中有“火树银花”一词 , 在注释中说 , 此句缘自唐人苏味道 , 感觉这个名字很有意思 , 于是便深印在脑海中 , 至于他还是“三苏”的先祖 , 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
苏味道的声名很有些奇怪 , 说他是政治家吧 , 可三任宰相 , 只留下个“模棱两可”的成语 , 肯定不是好词;说他是文学家吧 , 也就只有一首《正月十五夜》被传诵 。
但他肯定是大才之人 , 且不说那个时候能考中进士者有几人 , 很多人是考了一生都没考中 , 而他是20岁就高中了 , 后来又高居宰相之位 , 这样的历程不说是凤毛麟角 , 那至少也是一种能力的证明吧 。

「青林知青」模棱两可的大唐宰相却是位文学家,留下脍炙人口的“火树银花”
本文插图

我一直认为 , 一个不学无术 , 只知道趋炎附势 , 巴结上方之人 , 是不可能被当权者重用的 , 无论是贤相还是奸臣都是如此 , 当然 , 如杨国忠这样靠裙带上位的 , 就另当别论了 。
苏味道 ,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 赵州栾城人 , 即今河北石家庄人 , 进士出身 , 初授咸阳尉 , 历迁凤阁舍人、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等职 , 累官至相位 , 且三度为相达7年之久 , 中宗时贬郿州刺史 , 又复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 未行而卒 , 终年58岁 。
在正史《唐书》中 , 对他的政绩无一着字 , 看来也是乏善可陈 , 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他的字或者名号为甚 , 一个为相之人 , 记载如此简陋 , 这也很有些奇怪了 。
他发迹的贵人叫裴行俭 , 时任吏部侍郎 , 对他很是赏识 , “先知其贵 , 甚加礼遇” , 在他的关照和影响下 , 苏味道的仕途很是顺畅 。
作为一个当年的知名文人 , 他还随裴行俭去过边塞征战 , 据《旧唐书》载:“及征突厥阿史那都支 , 引为管记 。 ”但诡异的是 , 却没有留下一篇边塞诗歌 , 我想 , 应该是轶失了 , 因为 , 苏味道留传下来的诗歌只有区区十几首 。

「青林知青」模棱两可的大唐宰相却是位文学家,留下脍炙人口的“火树银花”
本文插图

裴行俭是当时的大名人 , 文治武功都是一流人物 , 尤其以识人著称 , 他不但看重苏味道 , 还以女妻之 , 就是招为女婿了 , 他的另一个女儿嫁与王勃的二哥王勮 , 由此来看 , 苏味道还同王勃是亲戚呐 。
苏味道为政留下最为著名的标签就是“模棱两可”了 , 此事不是出自见闻或野史笔记 , 亦见于正史《旧唐书》 , 由此可见 , 书史之人对他是很不耻的 , 其载为:
“味道善敷奏 , 多识台阁故事 , 然而前后居相位数载 , 竟不能有所发明 , 但脂韦其间 , 苟度取容而已 。 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 , 若有错误 , 必贻咎谴 , 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 ’时人由是号为‘苏模棱’ 。 ”
他本是将经验传授给人 , 谁知反而授人以柄 , 成为他为政时的处事原则 , 后世对他这种类似尸位素餐 , 不负责任的为官准则 , 当然是要被人讥讽 , 这话是苏味道自己说的 , 就怪不得别人了 。
但是要知道 , 他虽三度为相达七年之久 , 却忽略了他是在给那绝顶聪明 , 杀伐决断的武则天为相 , 这女皇是个著名的宰相杀手 , 被贬被杀之从十之六七 , 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铁娘子的下为相 , 不身首异处就已万幸 , 哪里还能有什么作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