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莆田鞋服厂商转产医疗物资,呼吁加强出口监管( 二 )


不仅是口罩出口遇到标准问题 , 其他的物资比如医用防护服也有不同区分标准 , 但相对于口罩我们不缺乏石化塑料、生产成衣的技艺也相对成熟 , 所以生产遇到的问题较少 。 所以 , 要达到医疗物资出口标准 , 原材料能否同时符合“中国标准”和“他国标准” , 是很重要的一点 。
被屡次转手的订单和新入局者
虽然目前手中并不缺订单 , 但能够找到适合的订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因为生产规模有限 , 我们拿到的订单基本上都是几十万到一百万的 , 但这中间存在一个问题:订单经过数次转手后 , 我们生产方可以拿到的利润被压得很低 。
这导致一种现象:即使是同样数量和品类的货物 , 最终的利润也有较大差异 , 医用防护服的利润是100块/件还是20块/件 , 这往往取决于它被转了几手 。 所以 , 我们希望能够多拿到一手订单 , 比如企业对意大利的捐赠订单等 。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今年很多行业都不好做 , 很多制造和贸易企业涌入医疗物资行业 。 截至3月22日 , 国内仅口罩生产企业就有6万多家了 , 还有很多企业在酝酿入局 , 竞争很激烈 。 它们拿到订单后 , 可能自己不想生产和无法消化 , 才会转手出去 。
我们的优势在于转产比较早 , 当时莆田的监管部门也一直在指导我们如何注册、申请国内外的各种资质证书 , 所以现在我们手里的证书基本是齐全的 , 包括国内的、美国FDA和欧洲CE认证等 。
中国经济周刊:莆田鞋服厂商转产医疗物资,呼吁加强出口监管
本文插图

国内医疗物资出口资质临时证书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4月1日的医疗物资出口政策执行后 , 基本上国内能够“确保”医疗物资出口资质的企业主要就剩下进出口医疗公司和专业医用物资制造工厂 , 我们拿到的相对稳定的订单主要也是来自于进出口医疗公司 。
进出口医疗公司的跨境资质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尤其是各国保障医疗物资运输环境下 , 它们能够在大多数港口和航运都停摆的情况下 , 让你的货物最终抵达客户手中 。
其他的订单就不是很稳定 , 有不少公司会主动来找我们做转手订单 , 我们会尽量选择利润高的;另外我们也在开辟其他的客源 。
疫情决定生产前景
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多久 , 这取决于疫情 。 疫情好转之后 , 需求肯定会逐步下降 , 我们也就要考虑做其他的产品 , 比如原先的服装加工 。
如果说 , 2020年还有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的话 , 那就是早早决定转产做了医疗物资 , 不然 , 现在服装工厂亏损肯定会特别严重 , 而且因为原料和设备价格的上涨 , 越到后面 , 转产的成本越高 。
刚开始转产医疗物资 , 纯粹是为了满足内需市场 。 我所在的莆田市是东南地区最集中的鞋子、服装和纸尿裤等用品的生产基地 , 加工贸易市场也很发达 。 但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前 , 这座300万人口的城市没有一家口罩制造工厂 。
所以 , 年初五回到工厂后 , 我们很快投入了口罩的研发生产中 。 本来我经营的是服装厂 , 转做医用防护服更方便、成本更低 , 但预计到口罩的内需市场需求更大 , 而且当地政府会给予不少帮助 , 所以我们最后决定先攻克口罩 。
【中国经济周刊:莆田鞋服厂商转产医疗物资,呼吁加强出口监管】对于制造工厂来说 , 口罩生产工艺并不复杂 , 当时也采购到一批符合口罩生产标准的无纺布和熔喷布 , 但是专业设备“一机难求” 。 幸运的是我们技术工人的改造思路很灵活 , 知道如何改造设备来替代“口罩机” 。 截至2月10日 , 莆田市的自主口罩日产量大概达200万只 。
在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下来后 , 我们就想着把多余的产能拿来出口 , 但没想到后来国外的疫情这么严重 , 出口需求短期内大幅增长 , 所以很多东西我们还在学习当中 , 做得并不是那么完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