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莆田鞋服厂商转产医疗物资,呼吁加强出口监管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 邓雅蔓 | 福建报道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蔓延 , 世界各国对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等医用物资的需求在快速增长中 。
作为“世界工厂” , 中国生产的医用物资运往全球 , 越来越多的转产工厂成为生产主力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2020年2月1日至3月15日 , 国内超过2.8万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医疗物资相关业务 。
但与此同时 , 有关医疗物资出口的争议事件也在不断增加 。 由于抗体检测盒的表现不如预期 , 西班牙、土耳其和捷克等国先后对国内检测盒、口罩等医疗物资提出“退货”和暂停进口 。
面对类似事件的发生 , 国内监管的力度正在加强: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联合发文 , 自4月1日起 , 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的企业向海关报关时 , 须提供书面或电子声明 , 承诺出口产品已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 , 质量达到出口国所要求的标准等 。
王刚是国内最早一批转产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等医用物资的工厂的负责人 , 和福建莆田数十家工厂一样 , 他们于1月30日开始改造生产线 , 2月9日开始投产 , 2月中旬开始对外出口医用物资 。
莆田市是我国东南地区最集中的鞋子、服装和纸尿裤等用品的生产基地 , 加工贸易市场也很发达 。 但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前 , 这座300万人口的城市没有一家口罩制造工厂 。
在将自家医用物资出口到欧洲国家的40多天中 , 王刚最深的感觉是“混乱”:医疗物资标准混乱、混乱的订单来源、产品生产前景不明 。
但由于出口带来的收益相对内销要高不少 , 本就从事加工贸易行业的他不舍得放手这块市场 。 近半个多月来 , 王刚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寻找符合出口标准的原料和利润较高的订单 。 以下是他的口述:
“中国标准”和“他国标准”
在采购医用口罩的原材料——克重50g专用熔喷布的过程中 , 我遇到了不少“坑” 。
我们对接的出口客户主要来自欧洲国家 , 包括意大利等国 , 它们订制的口罩以医用为主 , 所以对原材料要求比较高 , 采购合同上最主要的一条质量标准是“熔喷无纺布要达到YY046—2011医用口罩技术标准” , 也就是至少克重50g 。
本文插图
口罩原料采购合同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国内很多原料工厂提供的都是克重20g-25g的产品 , 也就是我们日常的民用口罩标准 , 虽然达不到克重50g标准 , 但仍然有很多人在向工厂推销 。 同样是熔喷布 , 但本身原料质量不一样 , 防护的效果也不一样 。
不仅如此 , 对于国内新涌现的一些“新材料”口罩 , 比如PTEE纳米纤维膜材料、石墨烯材料口罩等 , 虽然有些已经有官方机构认证 , 但符合“中国标准”未必就意味着符合“出口国标准” 。 欧洲客户一般对“新材料”接受程度不高 , 一是因为口罩质量可能涉及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 二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些材料了解有限 , 心里存疑 。
就连我们自己的工厂 , 也不太敢去接受这样的“新材料” 。 因为推销者本人的材料来源并不是很有保障 , 真的是来自于官方点名的那家工厂吗?不一定 , 甚至有些推销者会说出“做成口罩可以重复使用10次”之类的话 , 从我们制造工厂方的角度来看 , 这样的话不太靠谱 , 因为仅口罩回收和消毒就是一个复杂的流程 。 而验证“新材料”是否真的有效果 , 肯定是需要一定时间和成本的 。
刚开始转产时 , 我好几次差点采购了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 有一次 , 对方称自己是“中石化工厂”的员工 , 有多余的原材料可以卖 , 我信以为真 , 因为中石化是业内最老牌的原料生产方 , 后来发现只是一个熔喷布克重20g的小厂 。 逐渐了解这个行业后 , 我就知道工信部指定的原料工厂基本上对接的都是大型制造工厂 , 员工“倒卖”的可能性很小 。
推荐阅读
- 「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一季度中国经济,你最关心的10个问题!
- 背景图片■一季度中国经济,你最关心的10个问题!
- 「证券市场红周刊」林园回应“亏损”质疑:今年并没有亏钱!
- 「中国经济网」宁夏百草王药业5批次药品不合格 曾多次生产假药劣药
- 央视财经@12个数据,看!3月中国经济“暖”起来了!
- [中国经济导报网]歌斐资产:业务范围多领域,组合投资稳增长
- 「中国经济网」枣强农商银行领5罚单副行长遭罚 违法违规发放贷款
- 「中国新闻网」一季度中国经济负增长,疫情后或迎补偿性增长
- 『中国经济时报』须严厉打击股市造假与欺诈
- 【中国经济网】华发股份:2019年净利增速明显下滑、近四年来最低净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