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宅在家 养成"主动练"的好习惯
居家健身成为许多人的选择 , 带动各类线上赛事、活动发展 。 这既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新方向 , 也为推广群众健身提供了新思路 。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 , 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锻炼 ,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
近两个月来 , 体育社会指导员李玉明每天下午都会拍摄一段自己的健身操视频 , 分享到社交平台 。 “宅”在家中的这段时间 , 他成了很多人的“居家健身教练” 。 “一条视频的点击量通常会超过10万 , 看得出大家对运动指导的需求很大 。 ”每日坚持线上发帖 , 让李玉明收获了不少粉丝 。
“宅家”不能忽视运动 。 体育明星、体育社会指导员录制健身视频 , 向大众推广简单易学的锻炼方式 。 相关行业也积极进行线上布局 , 健身小程序“打卡”、“线上”挑战赛招募等多种形式提升了大众的参与度 , 也带动人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
健康意识提升
家住深圳的网友“谟瑜” , 结合网上视频自创了一套锻炼“秘籍” 。 “锻炼多了 , 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 不同项目搭配着练 , 枯燥的健身过程也变得有趣了 。 ”在她看来 , 每天运动出出汗 , 心情都变好了 , 希望早点练出好身材 。
如今 ,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身和健康的重要性 , “宅家”的时光中 , 很多人从健身“初体验”到逐步制定健身计划和目标 。 从长期来看 , 人们在此期间养成的运动习惯会得到相当程度的保留 , 健身运动有望成为生活常态 。
各类线上赛事、运动会应运而生 , 让居家运动不再单调 。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联合知名运动员推出的“线上亲子赛” , 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 , 在健身的过程中收获亲子互动的乐趣 。 在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社区 , 体育指导员、家庭健身指导员为了增加居家锻炼的趣味性 , 推出了健身“宝典” , 其中既有适合老年人练习的木兰拳、广场舞 , 也有年轻人喜欢的有氧操、小朋友感兴趣的健身小游戏 。 以社区为平台 , 居民们居家锻炼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 。
“云健身”秀创意 , 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 。 在四川省成都市体育局主办的“健身达人就是你”活动中 , 市民“晒”出的居家锻炼视频花样百出 , 桌上台球、晾衣竿热舞等精彩的健身创意引来网友纷纷点赞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漓认为 ,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 越来越多的人从被动运动变成主动锻炼 。 “一方面 , 加强锻炼将防治疾病的关口前移;另一方面 , 健身能够提升生活质量 。 ”
产业迎来机会
疫情期间 , 阿里体育联合优酷少儿推出了“在家也能上的体育课”项目 , 近2000集少儿亲子体育课程、220余场直播 , 吸引了超千万用户观看、参与 。 其中重点打造的“冠军体育课”已完成4季节目 , 邀请了多个体育项目共27位冠军出镜 。 该项目负责人安国认为 , 最近两个月体育机构从线下到线上的集体转移已是明显趋势 。
在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看来 , 线上模式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有效路径 , 有望为产业和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
据统计 , 许多健身、体育培训类APP在疫情期间的用户活跃度有了数倍增长 , 线上课程的开发和完善也为大众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 齐动力网球推出了一款叫作《熊孩子居家运动攻略》的课程 , 受到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 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东方启明星将已有的线上课程免费向学员开放 , 并通过与视频平台合作 , 分发给更多家庭 。 将“主战场”转移到线上 , 可以为品牌赢得关注度 , 积攒口碑 , 但未来能否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 还有待进一步开掘 。
线上模式或许将带来行业变革 , 让健身培训机构、体育媒体平台更加重视大众需求 , 重新进行业务布局 。 业内人士认为 ,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提升、消费需求增加 , 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 以线上技术为支持、线上线下结合的健身休闲服务 , 或将成为行业转型的方向之一 。
健身服务升级
疫情期间 , 各地因地制宜 , 积极调动体育资源 , 将一系列接地气的居家健身活动送进千家万户 。 在哈尔滨的首届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中 , 广播操、开合跳、平板支撑等几项易于居家进行的体育项目颇受欢迎 。
青海省开展“全民健身、抗击疫情”活动 , 体育协会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 涌现出近千名网络“居家健身教练” 。 辽宁举行的“居家健身达人秀”、上海发布的“我爱我家健康屋”等活动 , 也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 为群众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
日前 , 多地的体育场所陆续恢复营业 。 在上海洛克公园(缤纷城馆) , 这些天已有不少球友预约进场 。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 , 目前球场采取预约、登记等方式进行人数控制 。
不过 , 专家表示 , 恢复户外运动还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冯强建议 , 如果“宅家”期间没有保持规律的运动状态 , 恢复运动后不要猛然增加训练量 , “不能操之过急 , 每周提升10%—20%的训练量是比较合理的安排 。 ”他同时提醒 ,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结束后的拉伸放松都很重要 , 可以减少运动损害 , 有助于恢复身体状态 。
推荐阅读
- 困境儿童@民政部:15省份救助保护393名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
- 『一季度』一季度GDP数据来了 疫情未伤经济“筋骨”
- #疫情防控#【地评线】天府网评:让民生服务在网上“通”联
- 「确诊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疫情 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 『黑龙江』黑龙江对疫情防控不力的18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追责问责
- 『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全国海关累计投入一线卫检人员超27万人
- #北京#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 北京疫情减租政策延长2个月
- 『曼谷』?新冠健康证也有假!泰国曼谷一男子网售假医疗证明被捕
- 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防止聚集性疫情反弹 继续常态化科学防控
- 「武汉市」关于武汉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情况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