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川说史』为何逃不过“短命”的结局?这个因素不可忽视,元朝拥有辽阔疆域( 二 )


先说第一条路线 , 想法很美好 , 线路也很合理 , 但现实很“骨感” 。 他们忽视了一个大问题:黄河在金灭宋时就已经改道了 , 想要恢复黄河河道 , 得先把大量泥沙排走 。 这样一来 , 工程量巨大不说 , 还会毁坏大量耕地 。
而第二条路线 , 更是天方夜谭 。 因为运河流向山东半岛 , 水位的高低不一样 。 越往山东半岛水位越高 , 怎么解决船只通过水位的高低差呢?
于是 , 元朝的能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既然绕这么远的道 , 人家隋朝宋朝都能开凿运河 , 我们干脆把运河往东移 , 打通安山与临清之间的会通河 , 然后从临清一路向北直达北京 , 不但解决了运输问题 , 没准还能与隋朝大运河一样名留青史呢 。
于是说干就干 , 立马成立施工队伍 , 投入开凿运河的宏伟大业 。
『金小川说史』为何逃不过“短命”的结局?这个因素不可忽视,元朝拥有辽阔疆域
文章图片
元朝开凿的大运河 , 虽然没达到直线程度 , 但是明显要比隋朝大运河距离更近
元朝也是脑子一热就拍板凿河 , 施工队伍也不知道专不专业 , 还没刚开始建造就遇到难题了 。 这个难题还比较大 , 大运河东移要通过黄河 , 两条河流交汇处怎么保证互不干扰呢?其实这个问题别说元朝了 , 就是现在很多贫穷落后的国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
元朝一看头都大了 , 但是也不能放弃啊?不说能名垂青史 , 总不能让后人笑话吧?于是硬着头皮开凿了大运河 。
不可否认的是 , 元朝开凿的运河确实为元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也为民间的物流运输提供了方便 。 但是他的缺点和弊端总是太显眼了 , 对于粮食和大规模物资来说 , 这段运河无疑又成了鸡肋 。 一条运河 , 是怎样成为元朝的“拦路虎”?
『金小川说史』为何逃不过“短命”的结局?这个因素不可忽视,元朝拥有辽阔疆域
文章图片
元朝的海运其实非常发达 , 最起码为以后的海陆运输探了路 , 为元朝的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民间的物资倒没什么 , 但是国家的物资太重要 , 不能不考虑风险因素 。 于是 , 元朝放弃了从大运河运输重要物资 , 只运输食盐等其它物资 , 而粮食和重要物资则通过海上运输 。 “海运”也成了元朝运输物资的“黄金水道” 。 这样一来 , 朝廷内部两大派打起来了 。 “运河派”说通过海上运输风险太大 , 如果船只被台风刮翻了怎么办?“海运派”则说通过运河风险更大 , 因为运河与黄河交汇处不稳定 , 历来泛滥多次 。
元朝政府对这两派的争斗没有发表实质性意见 , 因为他也搞不清究竟谁对谁错 。 直到一场灾难 , 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
1344年 , 黄河决堤了 。
洪水向下游一路奔腾 , 淹没了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 山东、河南地区的庄稼颗粒无收 , 并爆发了大规模饥荒 。 元朝害怕引起引起动乱 , 开始把治理黄河提到日程上来 , 并通过修建大运河的功能来稳定黄河的流向 。
负责黄河治理的人是漕运史贾鲁 。 他接到命令后 , 立马深入黄河沿岸考察河道 , 并向元朝提交了20条改造黄河的方案 。 这些方案立马遭到工部尚书成遵的反对 。 成遵说 , 如果大规模的改修黄河 , 势必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 老百姓动乱比河患更加严重 。
『金小川说史』为何逃不过“短命”的结局?这个因素不可忽视,元朝拥有辽阔疆域
文章图片
因治理黄河而导致的摩擦 , 激化了元朝政府和百姓之间的矛盾
但是没人听他的 , 因为贾鲁是右丞相脱脱的人 , 当时元朝的实权掌握在脱脱手中 。 结果脱脱采纳了贾鲁的意见 , 罢免了成遵 , 而且提拔加贾鲁为工部尚书 , 专门负责黄河的治理工程 。 贾鲁得到了领导的支持 , 准备大刀阔斧的干一场 。 他先从河南、河北的老百姓中征集了15万壮丁 , 然后又从军队中抽掉了两万人 。
河南河北地区本来就由于连年饥荒 , 百姓民不聊生 , 就指望修理黄河发点粮食或工资 。 结果元朝财政没钱支付 , 这就导致了百姓与元朝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