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专访钟南山团队:一支敢啃硬骨头的队伍( 三 )


『钟南山』专访钟南山团队:一支敢啃硬骨头的队伍
本文插图
“至少 , 你得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张挪富在下榻的酒店门口做过一个“莽撞”的举动——拦住慰问后正准备离开的湖北省领导 。 “我说我把困难讲讲吧 , 呼吸机不够 , 正压防护头套没有 , 怎么‘降低死亡率’呢?”随行人员开始认真记录 , 那一瞬间 , 张挪富并不清楚对方的分管工作范围 , “无论解不解决问题 , 我还是希望来自一线的声音有人听到” 。
“钟院士团队”的盛名在前 , 张挪富没少被邀请公开发言 , 也没少实话实说:做客央视《新闻直播间》时 , 他表示从业30多年来第一次感到专业能力不足 , 呼吁加快开展新冠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他提出每个省医疗队负责的楼层设置2至3个插管床位 , 以缓解危重患者救治压力 , 解决ICU床位不足处境 , “上一个插管要加好多工作量 , 我想过领队们会不会生气 , 最后觉得该做就做 , 管不了那么多了” 。
众声喧哗之下 , 他对新冠肺炎一直保持着客观的认识——目前没有特效药 , 任何诊疗方式在运用到具体病例上之前都不能保证确切疗效 , 更主要靠个体免疫力和生命支持设备设施取胜 , “必然性”与“确定性”更是无从谈起;防护措施升级后 , 疫情后期医务工作者被感染的概率也几乎为零 , 不应在媒体报道中过度渲染 。
郑则广对2003年“非典”疫情早期关于病原、病毒形状的争执持类似态度——“认识和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出现波折 , 其实是合情合理的 。 如果事先知根知底 , 也不可能造成大规模流行 。 ”但如何向社会公布真相 , 是另一个艰深的命题 。
『钟南山』专访钟南山团队:一支敢啃硬骨头的队伍
本文插图
医者医人 , 更医人心 。 /图虫创意
2003年4月12日 , “非典”病原尚不确定 , 钟南山在一场为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外采访人员举办的发布会上大声回应“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说法:“我们顶多叫遏制 , 不叫控制!”4天后 , 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确认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 , 证实了钟南山顶住压力坚持的结论——“病原是病毒 , 而非衣原体” 。
因为“敢于说真话” , 直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 钟南山的声音都被视为公信力与信息透明的象征 。 年纪尚小的梁恒瑞对2003年发生的一切并未形成清晰记忆 , 见识到钟南山的“较真” , 则是他在本科毕业申请保研推荐信的当口 。
按照默认的流程 , 梁恒瑞带着事先写好的推荐信面见钟南山 , 钟南山却拒绝当场签字 , 只表示看完随信递交的材料后会联系他 。 出乎意料的是 , 一周之后 , 早已不抱希望的梁恒瑞接到了钟南山打来的电话 。 钟南山亲自为他撰写了一封推荐信 , 装在特制的信封里 , 还在材料上批示了可以努力的方向 。 “我觉得被一个日理万机的院士忽略掉挺正常的 , 他却告诉我所有材料都看了 , ‘挺不错的’ 。 ”
2013年 , 梁恒瑞以甘肃省同批次录取学生排名第一的成绩入读广州医科大学(下称“广医”)“南山班” 。 广医教务处处长李建华介绍道 , 作为以钟南山名义创建的“尖子班” , “南山班”的选拔一般在入学半年后举行 , 录取人数40人左右 , 高考成绩拔尖、绩点前8%、英语能力优秀的学生才有资格参选 。
『钟南山』专访钟南山团队:一支敢啃硬骨头的队伍
本文插图
2020年3月20日 , 广州 , 钟南山在广医“南山班”2019级面试现场 , 他每年都会亲自担任面试评委 。 图/禤灿雄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焦点之后 , 钟南山用英语为“南山班”讲授呼吸系统疾病概论的视频被不少网站转载 。 梁恒瑞却更愿意谈论自己与同学们的提前独立——先是穿着西装接受院士面试的“小屁孩” , 再学着自己制定研究计划、向至少副教授级别的导师报告进展;被“直接抓到临床”的时候几乎一头雾水 , 却要尝试进入问诊、与病人交流的执业医师状态——变化在本科阶段的前两年里飞速发生 , “懵懵懂懂间 , 很早就接触到了将来会面临的工作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