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谁是疫情下医美产业的“幸存者”?
本文插图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 , 医美机构日子不好过 。
疫情之下 , 一边是被卷入倒闭潮的医美机构老板们 , 另一边是做得风生水起的线上直播问诊 。
民营医院、诊所停诊 , 医美医生的收入也会受到重创 。 更加速了原本就经营不善的医美机构直接加入“倒闭潮”队列 。 在近日亿欧大健康主办的“新冠抗疫 , 医美产业保卫战”主题直播中 , 亿欧大健康主编郭铭梓、联合丽格董事长李滨和金浦健服总裁范寅就疫情之下的医美行业 , 发起了一场产业与投资视角的圆桌讨论 。
“以往打价格战的医美机构在疫情之下的抗风险能力极差 。 ”李滨如是判断 。 而对于投资人来说 , 无法开诊的医美机构也会对投资回报造成重创 , 范寅表示 , 尤其是那些跨界打劫的医美投资人们 , 是重点被“攻击”的对象 。
但行业并不总是悲观 , 医美行业仍有“幸存者” 。
在李滨看来 , 这一批能够触网、全方位利用互联网工具的医生 , 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会非常强 。 “这一次对于医美行业来说 , 既是挑战也是机会 。 ”
从新氧、更美、悦美等互联网医美平台近期的举动也可以看出 , 1月起 , 上述平台纷纷开设视频面诊 , 将始终坐在问诊台背后的“医生”推至台前 。
这样的模式是值得期待的 。 “把医美服务‘临门一脚’前的行为全部搬到线上 , 包括支付 。 支付一旦进入线上 , 医生就是在线上是和消费者直接介入 , 打造出看一种新的医患关系 。 ”李滨对此唱好 。 医美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问诊咨询、了解价格 , 不用再被“中间商”层层加价 , 长此以往 , 就医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 医疗机构和医生也能获得正当利润 。
从短期来说 , “直播+问诊”是疫情下医美机构自救的手段之一 , 而从中长期来说 , 将医生推到台前 , 也成为了线下医美机构战略发展中的一种新模式 。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 , 医美行业到底发生了何种变化?疫情过后 , 哪一类企业会继续具有竞争力?
从“私域流量”到“私域存量”升级 “医美对线上问诊的依赖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 疫情之后 , 人们会越来越喜欢线上问诊的方式 , 医生的个人形象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 医生个人品牌的崛起 , 有了更多的机会 。 ”今年2月初 , 李滨就曾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中下过判断 。
联合丽格也加入了“直播大军” 。 联合丽格第一医院自2月10日开诊至今 , 一共做了63场直播 , 总观看量超过25万 , 总点赞数超过15万 。 单联合丽格第一医院的郭树忠教授就做了20多场直播 , 合计观看量将近4万 , 吸引近200人进行网络预约 。
疫情成为了一道催化剂 。 医美平台纷纷推出的直播 , 通过互联网介质让医生从“办公桌后”走到“线上” , 让医生和消费者的关系、信任感和粘性都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 而兴起的网络面诊背后 , 除了强效的引流作用 , 更多的作用还包括医生“私域流量池”的扩充 。
李滨认为 , “私域流量”的本质就是患者的精细化运营 。 从院外引流到院内成交 , 从不信任、弱信任 , 到强信任、超级信任 , 如此不断递增的运营过程 。
在此前 , 医美医生与消费者的关系弱、信任感弱、粘性也弱 。 “大家更重视渠道、营销、咨询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医美机构只要把客人拉到它的医院里 , 它就可能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让客人消费 。 ”范寅指出 , 行业在早期是处于病态发展状态 , 尤其当机构和线下渠道合作去实现获客 , 机构可能要给渠道返至少50%以上的费用 。
这造成了医疗机构的成本虚高和浪费 , 机构的利润越来越稀薄、抗风险能力也越来越差 , 而毫无疑问 , 在疫情中 , 这一波医美机构会最先倒下 。
积极求变的机构则有了更多的机会 。 正如联合丽格开启直播面诊的做法 , 机构推动医生走向“前台” , 是放开了握住医生“私域流量”的手 , 而此次疫情 , 更推动它们释放了另一双手:医生的“私域存量” 。
推荐阅读
- 「南京」南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坚持抗疫、复工两手抓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疫情之下,中国一季度经济怎么样?一张图,2分钟迅速了解
- 半导体@一线|光力科技股东会:客户确认订单一般提前3个月 若疫情持续供应链将面临挑战
- 疫情@一季度重要经济数据出炉 怎么看当前经济形势?
- 走进日本疫情下的“深夜食堂”
- 『欧洲』全球疫情动态【4月17日】:法国航母逾千人感染 全球确诊病例突破218万
- 疫情@一图看懂4月份政治局会议:“六保”首次被提及
- 『澎湃新闻』图解丨疫情“冰封”影视业,院线公司究竟亏了多少?
- 消费者■麦肯锡调查:亚洲消费者普遍预期疫情影响将在2-6个月内结束
- 「俊英」疫情致楼市不确定性增加 惠誉预测今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