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谁是疫情下医美产业的“幸存者”?( 二 )


【「传染病」谁是疫情下医美产业的“幸存者”?】 把“流”变成“存” , 就是通过优质的医疗服务 , 让这些客患成为医生的粉丝 , 并形成相对固定的关系 。
谈及原因 , 李滨表示 , 在消费医疗市场需求骤增的当下 , 私域流量已经不足以支撑机构及医生的快速发展 。 “我们要去思考医生如何把私域流量变为私域存量 。 ”
“医生走到线上 , 直接和他们的病患和潜在的客户沟通交流 , 然后通过一些更加专业的手段 , 把他们变成自己的‘私域存量’ 。 这是一个方向 。 ”范寅谈到 , “从最近几个月来看 , 越来越多的大咖愿意在线上表达观点、交流 , 效果非常不错 。 ”
平衡两大关系 , 疫情之下的“自救法宝” 作为机构 , 联合丽格能够在直播面诊的新模式中成功试水 , 与其能够平衡机构和医生IP关系的优势密不可分 。
联合丽格是以打造“医生合伙人”的形式 , 给予医生股份 , 将每一家线下机构的营收和运营与医生挂钩 。 从品牌角度 , 联合丽格将每一家机构与一位医生深度绑定 , 例如联合丽格与激光美容泰斗赵小忠教授联合打造的小忠丽格 , 将“小忠”医生的技术品牌与“丽格”的管理品牌相结合 。
用李滨的话说 , 联合丽格希望打造机构和医生之间一种整合的关系 , 在统一的平台上以统一的品牌去推广 , 这样 , 机构也可以给医生带来了更多的利益和价值 。
“中国医美业的生产关系 , 20多年以来都没有理顺 。 ”李滨表示 。 早期民营企业、民营医疗的畸形发展状况 , 带来了医美行业生产关系的扭曲 。 医美机构们为了自身当下的利益 , 可能会不顾及行业的利益和良性发展 , 打起“价格战” 。
此外 , 过去医美机构不会将关注点放在医生个人品牌的打造上 。 “因为医生一旦打造起个人IP , 就容易流向院外 , 自起炉灶 。 ”他解释道 , “在之前 , 大部分机构还是不愿意医生这样做的 。 ”
范寅也表示 , 如果机构要连锁发展 , 必须兼顾机构的IP和医生IP 。 “前几年国内出现了很多医生自主创业 , 有很多明星集团 。 但是如果是简单医生‘凑’到一块 , 效果还是打折扣的 , 而机构也需要有医生IP来支撑 。 ”
联合丽格的独特之处在于 , 在2011年创立之初 , 就做到放权医生、平衡医疗机构与医生IP的关系 。 “医生不是合伙人 , 不是股东 , 他就不会承担终极责任 。 因为医疗决策权没在医生手里 , 我的手术做砸了 , 老板去处理就好了 。 我觉得这种状态是拧巴的 , 不符合这个行业的规律 。 ”李滨说道 。
“医美是一个相对集中的行业 , 联合丽格是帮助医疗专家去赋能 , 而不是从医美专家身上获取价值 。 ”作为联合丽格的投资方之一 , 范寅提到 , 愿意下注的一大原因是认可李滨打造医生IP的逻辑 。 在上海见面的当天 , 原本预计1小时的沟通 , 双方聊了整整一个下午 。
疫情期间 , 通过直播面诊这一创新 , 许多医美机构也开始尝试去平衡和医生IP的关系 , 对于行业发展而言无疑是从“价格医疗”到“价值医疗”转变的信号 。
但与此同时 , 行业新的挑战也来临:互联网平台如何去平衡其与医生IP的关系 。
在美容业 , 美妆品、护肤品等产品可以以零售的逻辑去售卖 , 因为它们是标准化产品 , 但医美服务不能以同样的思路去做 。“疫情促使了平台的迭代 , 但服务并不好‘卖’ 。 ”李滨看好直播面诊的未来 , 但也存有一丝谨慎 , “平台化公司和医生个人IP要如何平衡?我们也没完全做到完全理想的状态 , 也在摸索的过程中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