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样摆脱自卑

谢邀。方案A:在任何方面都成为第一,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方案B:在任何当前正在面对的方面都明显具有成为第一的数学期望,也就是“成为第一只是时间问题”。方案C:解决自己追求以自己为第一、为至高、为标准、为中心……的心。方案D:不解决,就这么随波逐流。A没人敢选,少部分选B,基督徒选C,大部分人选D。你选哪个?
■网友的回复
成功 唯有成功你的弱点才可能会变成优点
■网友的回复
江踏歌老师曾经讲过的的一个故事:今天一个同为老实人的小朋友向我吐槽:“江老师,我有一个高中同学,现在在读美本读cs,也就是个50左右的学校。每天发朋友圈,要不就晒自己的作业有多难、自己每天学习有多辛苦;要不就说自己同学、学长拿到多么好的offer,自己瑟瑟发抖;要不就吹金融和cs以后就业多好。我真是烦死他了。”我问他:“你看清楚了么?真的是说自己学习有多辛苦么?是不是看丢了什么?”2分钟之后,小朋友又多来和我说:“嗯。不是每天都学习的,基本上是打一天王者荣耀,学一天通宵。”我说:“这才对嘛!”他说:“对什么对?翻来覆去就那一套,值得天天发朋友圈么?”我说:“那你把他屏蔽了啊?”他说:“都是同学,我还得给他点赞呢。”我说:“那就气吧。我也一样呢。”2大多数老实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气点。这往往源于他们对消费主义的鄙夷。以上面这个例子来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个投资行为,投入学费和时间,以提高未来的收入水平。依照老实人的道德标准和功利观,一笔还没有回报的投资自然是完全不值得,也不能够去炫耀的。然而,去国外读本科则往往包含了除投资外的消费属性。一年四五十万人民币的花费注定了这种选择不是穷人的家庭能够轻松承受的,即使是中产阶级的家庭,也往往得咬咬牙才能狠下心来投入这一大笔资金。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海外本科的优势也在逐渐衰退。即使还有优势,也要等4年之后在就业市场上才能显现出来。而投入的真金白却是即时就从家庭财产中割出的。于是这种“炫耀” 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回本方式。3不过,上述的归因仍然是一种老实人的思维方式。有些人天生就爱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收获;而有些人天生就羞于展现自己。后者,往往成为了老实人。而前者,在我观察的样本里往往看起来更成功,更快乐,更幸福。然而,生活、学习和工作,是需要激励的。激励既包含自我激励,也包含别人的激励。社交媒体和朋友圈恰恰将这两者结合到一起。一条自我激励的消息往往会在朋友圈里被放大,让人更加自信满满。这往往会给人带来正向的促进作用。老实人的激励阈值更高,比如拿到顶级phd offer,发表top journal paper,找到高薪工作,创业融资成功,这些超过大多数人的成果才会让老实人喜悦,并且让他们有勇气去和别人分享喜悦。但这些成果需要付出长时间、高强度的努力才能得到。所以一旦你的激励阈值过高,你可能会没有那么容易开心,或者看起来那么开心。甚至有的老实人非要向全人类的0.0001%看齐,他们内心也渴望被认同,但过高的标准使得他们很可能这辈子永远达不到那样的高度,于是他们活得很痛苦,很委屈,天天想自杀。如果你是一个激励阈值过高的老实人,而又感觉很痛苦。那不妨把阈值调低点。
■网友的回复
谢邀。自卑不解决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解决不了问题也无需自卑。越认为“自卑”是自己的缺陷的人,越难走出“自卑”的阴影。而接受了“自卑”是自己性格一部分,就像身高和发色一样难以更改的人,反而容易把精力花在更有价值的事物上,最后成为一个被羡慕的人。治愈自卑最好的药物当然是别人的嫉妒,就像治毒瘾发作的最好药物当然就是毒品。你可以因为得不到别人的嫉妒而一辈子自卑下去,也可以选择滚他妈的别给我逼逼老子自有决断。所以,总之,大概还是不成熟的人格才会染上这种病吧。也许题主应该问问怎么才能让自己更成熟一点?
■网友的回复
谢邀。 很多体会和题主类似。 自卑往往和过分自尊绑在一起。 我之前也是过分自尊的同时也非常自卑。 现在好一些了。 其实很简单。只需要理解并接受一件事——我并没有我之前表现出来的那么好,也没有我现在以为的那么差。多注重自己的看法,少借鉴别人的意见。之前和人聊天,别人觉得我活的很累,原因就在于太在乎别人的认可了。 当我意识到,我也只是个普通人,很多地方甚至连平均水平都达不到,负担立刻轻了不少。当我发现我在某些地方比别人强,自尊就回来了。 人无完人。
■网友的回复
学会宠辱不惊学会宠辱不惊学会宠辱不惊
■网友的回复
生一个小孩,这样很有成就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