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中国海军哪次战役几乎全歼日本海军舰队?

日本政坛兴起修改和平宪法的风潮 , 让外界对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担心日益增加 。 亚洲各国之所以对日本“修宪”保持高度戒备 , 是由于日本的野心带来的惨痛教训并不只限于二战 。 发生在公元1592年 , 即中国明万历二十年 , 朝鲜宣祖二十五年 , 日本后阳成天皇天正二十年的壬辰战争 , 就是这样一场由日本野心家发起、企图改变东亚政治格局的战争 。 这场历时七年的战争最终的确深刻改变了东亚政治格局 , 只是这种改变并不是以战争发动者的妄想为结局的 。 直到三百年后 , 当西方强势进入东亚时 , 壬辰战争的影响仍依稀可见 。
统一战争刺激丰臣秀吉野心
作为壬辰战争的策源地 , 日本早就开始战备工作 。 1590年7月 , 时任日本关白兼太政大臣 , 同时也是日本实际统治者的丰臣秀吉实现对日本领土的完全控制 。 不过相当多领主仍保留着自己的军队和领地 , 成为日本政治稳定的严重隐患 。 丰臣秀吉希望通过发动对外战争 , 靠战争消耗各家实力 。 同时统一战争的胜利 , 也使丰臣秀吉对日本实力和自己的政治军事才能产生了不切实际的估计 。 他制订出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借道朝鲜进攻并征服中国 , 随后以中国为基地征服印度及东南亚 。
日军@中国海军哪次战役几乎全歼日本海军舰队?
文章图片

丰臣秀吉对战争的自信 , 来自于手下的精兵强将 。 此时日本刚结束国内战争 , 拥有大批在实战中锤炼出来的优秀将领和精锐士兵 。 武器装备方面 , 通过与荷兰的贸易和自行研发生产 , 各大领主主力部队已较大程度实现火器化 , 侵朝日军更是把火枪火炮作为主要装备 。 日本水军以整编后的海盗为骨干组建 , 作战经验丰富 。 侵朝日军共集结陆军15万人 , 水军700余艘主力舰船 , 加上后备力量 , 总兵力达28万人以上 。
作为日军首要目标的朝鲜 , 此时还对即将发生的战事茫然无知 。 朝鲜李氏王朝已有二百多年没有经历战乱 , 军队训练水平低下 , 战略设施年久失修 , 而且朝鲜政局正处于“东人党”和“西人党”的激烈内斗之中 , 甚至连政令都无法通达 。
日军@中国海军哪次战役几乎全歼日本海军舰队?
文章图片

此时的中国处于万历皇帝统治时期 。 万历十九年 , 朝鲜使团访问明朝 , 通报日方要求借道朝鲜攻击明朝的消息 。 万历皇帝虽然意识到战争即将来临 , 却并未加以重视 。 当时万历二十年初爆发的哱拜叛乱吸引了明朝大部分的注意力 , 直到壬辰战争爆发后 , 明朝才组建入朝部队 。 当时明军的组织和装备较为混乱 , 士兵来源复杂、待遇低下 , 欠粮欠饷情况普遍存在 。 武器装备更是五花八门 , 从传统的刀枪弓箭到新发明的各种火铳、火箭 , 什么都有 , 但整体火器制造和运用水平与日军有着不小的差距 。 明军对日军具有优势的是骑兵和火炮 。 同时在后勤补给上 , 背靠国境的明军远胜依靠海路长途运送的日军 。
日军先后两次侵朝
1592年4月13日 , 丰臣秀吉向集结在九州的日军下达出发命令 。 侵朝日军先头部队小西行长第一军团一万八千人分乘400余艘舰船跨过对马海峡 , 于4月14日在釜山登陆 , 仅用两小时即攻克釜山 。 随后日军主力部队陆续在朝鲜登陆 , 以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和黑田长政三个军团为主要突击集团 , 向汉城迅速推进 。 5月2日 , 小西行长军团进入空无一人的汉城 。 此前两天 , 朝鲜宣宗李昖已与文武百官一起逃往平壤 。 6月11日 , 李昖放弃平壤 , 再次向中朝边境的义州出逃 , 并遣使向中国求援 。
12月26日 , 明朝新任命的防海御倭总兵官李如松率领四万三千人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六 , 李如松率领的明军与朝鲜联军五万人进抵平壤城下 。 李如松采用中国传统的“围三厥一”战术 , 并组织大量火炮和火箭猛烈轰击城内日军 , 一举破城 。 小西行长率残部突围时又遭明军伏兵攻击 , 此役日军损失近九千人 。 慑于平壤之败 , 驻守平壤以南黄州、凤山、中和等地的日军不战而逃 。 至1月20日 , 明军收复开城 , 朝鲜北部黄海、平安、京畿、忠清四道光复 。 但过于乐观的李如松试图以轻骑三千突袭汉城 , 结果遭优势日军围攻被迫撤退 , 此后与日军形成对峙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