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哥说鱼』漂尾长短大有学问,选择浮漂不可忽略的要素:从3目到30目

前言:立式漂尾的发展史
上世纪80年代 , 立式浮漂随着台钓一同传入中国大陆地区 , 那时的浮漂通常都是7目左右的软尾浮漂 。 在随后近30年的发展中 , 浮漂的漂尾目数出现了重大变革 , 7目不再是浮漂的标配 , 目前普及度最高的浮漂目数在7目至19目之间 , 漂尾目数少于7目可被定义为超短尾浮漂 , 漂尾目数大于19目可被定义为超长尾浮漂 。 如今 , 能够购买的浮漂中 , 漂尾目数最少为3目 , 最多则能够达到30目 。
『眼镜哥说鱼』漂尾长短大有学问,选择浮漂不可忽略的要素:从3目到30目
文章图片
浮漂的重心与平衡关系
漂尾目数的设计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 当钓鱼人抛竿入水之后 , 浮漂会首先横躺在水面 , 随着铅坠以及钩饵下摆至浮漂的正下方 , 浮漂会从横躺的状态翻身站立起来 , 也就是说浮漂只有在站立的状态下才能正常工作 。
所以 , 在设计浮漂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考虑到浮漂的重心位置 , 如果将漂尾太长并且漂脚太短 , 那么浮漂就会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 , 浮漂横躺在水面之后就很难翻身站立起来 , 这样的浮漂是没有任何实用性的 。
浮漂入水之后能够翻身站立起来仅仅还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 当浮漂翻身站立起来进入工作状态之后 , 还必须能够保证较高的稳定性 , 特别是在一些环境复杂的水域中 , 风浪以及四处乱窜的小杂鱼都有可能让浮漂摇摆不定 。 因此 , 一支浮漂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足够重视重心与平衡问题 , 一旦浮漂的重心设计不合理 , 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平衡性较差的特征 , 即便这支浮漂的用料以及做工再精良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眼镜哥说鱼』漂尾长短大有学问,选择浮漂不可忽略的要素:从3目到30目
文章图片
长尾必须配长脚
要确保浮漂能够轻松的翻山站立起来 , 并且在垂钓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 就必须避免浮漂的重心位置过于靠上 , 重心位置居中或者是重心位置靠下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 所以 , 如果浮漂的漂尾设计较长 , 那么就至少要搭配同等长度的漂脚 , 否则浮漂的重心就会靠上 。
千万不要认为所有的浮漂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会严格考虑浮漂的重心问题 , 我就曾经买到过两支15目以上的长尾浮漂 , 由于漂脚太短 , 在使用的过程中浮漂翻身站立十分困难 , 特别是在调目较高时这一缺陷更加明显 。 因此 , 大家在选购长尾浮漂时务必要考虑漂脚的长度以及浮漂的重心问题 。
长脚不一定配长尾
浮漂的漂尾与漂脚并不要求一定成正比 , 漂脚较长的浮漂也依然可以搭配短尾来使用 , 因为只要浮漂的漂脚较长 , 就能够避免浮漂的重心过于靠上 , 而浮漂的重心居中或者靠下 , 不仅不会对浮漂的实用性产生负面影响 , 在某一些特定的水域中还能够提高浮漂的实用性 , 让浮漂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
『眼镜哥说鱼』漂尾长短大有学问,选择浮漂不可忽略的要素:从3目到30目
文章图片
漂尾长短在垂钓过程中的应用
之所以要将浮漂的漂尾设计成不同的目数、不同的长短 , 是为了让垂钓更有针对性 , 无论是目数较少的短尾浮漂还是目数较多的长尾浮漂 , 都有其特定的用途 。
长尾浮漂的适用环境
长尾浮漂在水域面积较小的黑坑以及竞技池中实用性更强 , 由于水域面积较小 , 并且水体不具有流动性 , 因此长尾浮漂稳定性较差的特点不会过于凸显 。
另外 , 黑坑以及竞技池中鱼的密度较高 , 容易出现底层鱼上浮抢食的情况 , 使用长尾浮漂能够增大浮漂的行程 , 便于捕捉到鱼离底接饵时产生的信号 。
最后 , 在黑坑以及竞技池中垂钓时会对鱼竿长度进行限制 , 这样一来使用漂尾以及漂脚较长的浮漂就能够钓得更远 。 目前 , 正规的垂钓比赛对浮漂总长的限制是50厘米 , 于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钓手都会使用48至50厘米的浮漂 , 而不会有人使用短尾浮漂 , 这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钓点不至于太靠后 , 否则鱼咬钩的概率会大幅降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