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财务造假、门店爆单,你的账户里还有多少没用过的瑞幸优惠券?


《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 侯隽 | 北京报道
“所谓道理 , 你我都懂 。 但道理并不是答案 。 ”这是瑞幸咖啡印在小蓝杯上一句很有名的广告词 。
4月2日 , 瑞幸咖啡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晚 。
当日晚上 , 瑞幸咖啡突然公布公告“自爆”称 , 公司调查显示 , COO及其部分下属员工从2019年第二季度起从事某些不正当行为 , 与伪造交易相关的销售额约为22亿元 。 而在两个月前 , 瑞幸咖啡曾否认关于其数据造假的做空报告 。
瞬间 , 引发资本市场风波 , 瑞幸股价雪崩 。 盘前暴跌超84% , 盘中六次熔断 , 最终以大跌75.57%、股价报6.40美元黯然收场 , 市值蒸发约48亿美元(约人民币340.5亿元) 。
这家从诞生到上市以来就备受争议的公司 , 制造了中概股发展史上最大丑闻 。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 侯隽
都是浑水惹得祸吗
天眼查数据显示 , 瑞幸咖啡的运营主体为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 , 成立于2017年10月 , 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 , 法定代表人为朱志彬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餐饮服务;销售食品;出版物零售;零售药品;销售工艺品;餐饮管理等 , 该公司由瑞幸咖啡(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
2018年1月1日 , 瑞幸咖啡试运行 。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这个品牌 , 往往是从朋友圈里刷屏的“邀请好友 , 各自得一杯”开始 , 从诞生那天起 , 瑞幸咖啡通过大额补贴消费者和疯狂开店的手法 , 迅速壮大 , 经过1年多的高速发展 , 瑞幸咖啡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咖啡帝国 。
2020年1月8日 , 瑞幸咖啡在发布会上 , 对外公布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 , 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 同时 , 累计交易客户数也已超过4000万 。 市值一度超百亿美元 。
但是 , 长期以来 , 业内对瑞幸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 一种认为瑞幸是新零售咖啡的破局者 , 而另一种则认为瑞幸就是烧钱 , 没有未来 。 虽然双方争执不断 , 但很少有人去考虑过瑞幸业绩的真实度 , 直到2020年1月31日 , 著名的沽空机构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称收到了一份关于瑞幸咖啡的匿名报告 , 并认为报告内容属实 , 在官方推特上发布了这份做空报告 。
在这份长达89页的关于瑞幸咖啡的匿名沽空报告中 , 通过雇佣了92个全职和1418个兼职的调研员 , 对瑞幸咖啡4000多家门店中的981家进行统计 , 指责瑞幸咖啡业务数据造假和商业模式存在固有缺陷 。
其中一个细节是 , 沽空报告显示 , 最终收集到2.5万多张小票以及1万多小时的录像 , 而根据这些记录 , 报告认为瑞幸的实际订单数少于公布数据 , 指责瑞幸咖啡的平均每店业务在2019年三季度虚增了69% , 四季度虚增了88% 。
同时 , 报告认为瑞幸咖啡存在夸大广告支出 , 并将夸大的广告费用于粉饰收入和店面利润 , 从而将门店损失隐藏在门店层面以下 , 并认为瑞幸的商业模式存在固有缺陷 , 指责瑞幸的客户对价格高度敏感 , 慷慨的价格推广是留住他们的动力;瑞幸试图降低折扣水平(即提高有效价格) , 同时增加同店销售额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显然 , 这是一个杀伤力极强的深水炸弹 , 受上述做空报告影响 , 瑞幸咖啡彼时盘中一度大跌超过26% , 但在2月3日 , 在美股市场游刃有余的瑞幸咖啡对这一沽空报告的指控进行了全盘否认 , 并逐条批驳 , 很快就把跌幅扯平 , 第二天收盘大涨15.6% 。
但是多米诺的骨牌已经开始倒下 。
浑水再度在Twitter上发布了一份来自尘光研究的报告 , 报告称瑞幸咖啡存在财务造假和业务数据造假 , 瑞幸咖啡再次股价下跌 , 瑞幸咖啡的国际投资机构投资人可能发现了其中“猫腻” , 遂导致公司提请内部调查 。
『中国经济周刊』财务造假、门店爆单,你的账户里还有多少没用过的瑞幸优惠券?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