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终于脱下“皇帝的新衣”

瑞幸终于脱下“皇帝的新衣”
文章图片


自己掀开杯盖后 , 瑞幸此刻能够展示给投资者的只剩一勺泡沫 。

采访人员 | 许冰清

编辑 | 王姗姗


瑞幸的资本神话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速度破灭了 。


4月2日晚间 , 迟迟等不来瑞幸咖啡(NASDAQ:LK , 下称瑞幸)公布2019年年报发布时间的投资者 , 却关注到公司突然在SEC发布另一则提示公告 。


瑞幸在公告中称 , 公司正在评估不当行为对其年报的整体财务影响 。 临时组建的一个特别委员会初步调查的结果是:2019年第二、三、四季度内 , 瑞幸约有22亿元的营收与虚假交易相关联 , 某些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大幅膨胀 。



瑞幸终于脱下“皇帝的新衣”
文章图片
公告截图


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自然是没法如期发布了 ,
瑞幸还提醒投资者 , 公司此前发布的所有财务报表及业绩指导数据都不再值得信赖 。 随着内部调查的推进 , 财务影响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


消息甫一发布 , 愤怒的投资者就对瑞幸的市值使用了一张“1.8折券” 。 在盘前交易中 , 瑞幸股价跌幅超过80%;熬到开盘 , 4.91美元/股的价格迅速触发了“个股熔断”机制 , 而且是半小时内连续4次 。


截至当天美股收盘 , 成交金额急剧放大的瑞幸 , 股价报收6.40美元/股 , 较前一交易日大跌75.57% 。 一天之内 , 瑞幸的市值蒸发超过50亿美元 , 折合人民币350亿元 , 目前市场仅剩15.38亿美元 。


市值的剧烈变化 , 多少有点靴子落地的意思——
1月31日 , 知名做空机构浑水曾公开支持一份关于瑞幸的匿名报告(下文简称“浑水报告”) , 内容直指瑞幸业务数据造假、商业模式存在固有缺陷 。


通过雇佣上千名调查员、在981家门店内安装摄像头和登记超过2万份购买记录 , 浑水报告认定瑞幸夸大了门店的每日订单量、每笔订单包含的商品数、每件商品的净售价 , 从而营造出单店盈利的假象 。 为了进一步“实现”门店盈利 , 瑞幸还虚增了广告费用 , 将大量回扣注入门店财务数据加以粉饰 。


因为这种“大费周章”的调查方法 , 浑水报告发布后就引发了热烈讨论 , 当日瑞幸股价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6% 。 随后 , 数家做空机构也发表观点 , 一度形成了多空交战的局面 。
但针对浑水报告本身 , 瑞幸当时很快否认了报告中所有指控 , 称其毫无依据、论证方式存在缺陷 , 属于恶意指控 。


根据浑水报告自有算法 , 瑞幸2019年第三季度的门店营收应为7.84亿元 , 相比财报数据缩水30%以上 。 而瑞幸此次“主动自首”性质的公告中指出 , 在连续三个季度内有22亿元的营收与虚假交易相关 。 《第一财经》YiMagazine基于上述两项数据预估 , 涉事的三个财季中 , 平均每一季约有2亿元营收或为虚增部分 , 应予以扣除 。


“门店层面盈利”曾是瑞幸在2019年下半年苦心经营的核心利好概念 。
一旦门店盈利 , 意味着公司在商业模式上确定跑通 , 公司整体层面盈利有望 。 在瑞幸第二季度财报中 , 这个指标为-6%;到了第三季度 , 即快速转正为12% 。


当然 , 盈利与否 , 少不了对投机算法的修订 。

瑞幸的盈利计算方法 , 是在门店营收的基础上仅扣除物料、店租及日常运营、折旧三大分项成本 , 而另一项支出大头——广告营销却被排除在外 。 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如果没有在微信、各类App、手机短信、电梯广告栏等各处的广告轰炸 , 瑞幸模式甚至都很可能无法成立 , 后面的故事更无从说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