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伊德」14部电影,带你搞懂11个心理治疗学派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14部电影 , 带你搞懂11个心理治疗学派
电影里有大量的隐喻与投射 , 能让人默默地去看见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的部分 , 思考那些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 触碰某些感动、靠近某些柔软、甚至 , 让你想起一些人、一段关系、一片被你遗忘的回忆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几部电影 ,
都可以从心理治疗的角度看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
他们如何成为电影里那个样子 , 最后经历了什么又得到了疗愈 , 有了成长和突破 。
有时候藉由角色的故事 ,
可能也可以勾起自己的故事 。
接下去就让我们通过这些影片 , 一边了解心理治疗学派 , 一边了解自己 。

古典精神分析
「性与攻击 , 是生命的两大驱力 。 」
现在的科学心理学家大多不太喜欢弗罗伊德(Sigmund Freud) , 因为他总是把所有事情都跟「性」挂勾在一起 , 而且他的潜意识理论几乎可以解释所有东西 , 包括正的反的 , 甚至可以对相反的行为做出同一的解释 。 例如:
* 你那天之所以「迟到」 , 是因为你不想要变成第一个到 , 却又要等大家的人 , 晚到 , 其实是一种童年被母亲丢下的恐惧 。
* 你那天之所以「早到」 , 是因为你想抗拒心中对母亲的怀念 , 所以藉由提早半小时到 , 你终于可以不去想起当年母亲是如何把你丢下 。
《玛丽公主》
这是一部会让你对弗罗伊德改观的电影!
「弗罗伊德」14部电影,带你搞懂11个心理治疗学派
本文插图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孩子们对我来说 , 一半是我自己 , 一半是枷锁 。 」
──玛丽公主《玛丽公主》
「有一个角色我们永远也扮演不好 , 那就是为人父母 。 」
──弗罗伊德《玛丽公主》
如果你仔细看完《玛丽公主》这部电影 , 你会发现:弗罗伊德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固执」 。 这部片主要描述弗罗伊德与个案玛丽公主进行精神分析的过程 , 很多画面流露出弗罗伊德的真感情 , 更多的对话会让你倒吸一口气 。
分享我自己倒吸一口气的经历 , 一个按摩师曾经跟我说「如果你仔细看那些所谓的『不良少年』 , 他们多半也都会有混乱的恋爱、性爱关系 。 我把它称为『早秋症候群』 , 不过这是我的观察啦!」我一开始以为他是随便讲的 , 但后来我回去翻个案记录 , 发现那些俗称偏差行为的孩子 , 其实大多也伴随着复杂的情感关系、性侵案件 , 而类似的观点也可以在近期的青少年研究中看见──而一转身我才发现 , 其实弗罗伊德早就有开示了:「性与攻击 , 是人的两大驱力 。 」
有一天你会了解到 , 那些我们生命中的爱恨情仇 , 不过是早期与父母经验的再现 , 你对父母的爱与恨 , 也会转移到自己的伴侣与治疗师身上(当代的依恋理论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谈这个议题) 。
想知道为什么吗?请继续往下读客体关系与克莱恩学派 。

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当代克莱恩学派
「那个占据你心中最多恨的人 , 往往也夹杂着你最多的爱 。 」
读到这里 , 你有没有发现一件很吊诡的事情:既然弗罗伊德说我们是「驱乐避苦」的 , 为什么我们会伤害自己?
从克莱恩(Melanie Klein)的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s)的角度来看 , 不论你的人生经验多复杂 , 生命中第一段人际关系一定是母亲 。
小时候我们对妈妈形成了两种印象「好妈妈」与「坏妈妈」 , 其实这两个妈妈也会住进我们的心里 , 所以你内在也有一个「好的」与「坏的」自己 。 当你乖乖不哭、考试都考一百分的时候 , 妈妈鼓励你 , 这时候就是「好妈妈─好我」的连结;当你大哭大闹、破坏东西、抢兄弟姊妹玩具、表现不好的时候、妈妈责骂你 , 这就是「坏妈妈─坏我」的连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