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再】每到深夜,我们交换着惦记的词( 二 )


在持续阅读中 , 他的“24行诗”主义——“吴再体24行诗 , 严格要求每首诗一律24行 , 每首诗一律210字”——使我彻底折服 。 这个一度贪杯的家伙 , 放下酒杯之后 , 用七八年时间 , 竟然写了2400首24行诗——不敢说“绝后” , 至少是“空前” 。 在城里人都忙着升官发财、花前月下的时代 , 吴再是如何忍受这种寂寞与煎熬的 , 我不得而知 。
“一本宇宙大书”是多少诗人骚客心灵深处的宇宙大梦 , 从但丁到马拉美 , 均唱响过这个梦的某个音符 。 但丁以天才的原创力在《天堂篇》里凝视上帝之光:“在他的幽深之处 , 我看到/一卷由爱相联的大书/书中 , 荡荡宇宙毕现无遗 。 ”而马拉美在给魏尔伦的信(即《自传》)中写道:“我甚至要说:‘那本书’ 。 因为我相信 , 说到底 , 世上只有一本书 。 任何写过书的人 , 包括天才 , 都曾在无意中试图完成那本书 。 对大地作出奥尔甫斯教的解释 , 这是诗人惟一的职责 , 这是最高级的文学游戏 。 ”
吴再没有讲过 , 他的这一本新的厚重的诗集就是“那一本书”(据说 , 他目前存在电脑里的书稿足够出10本新书了 , 他说 , 等有点钱了 , 再出) 。 他只是诗意地把宇宙奥妙比做夜空中闪烁的星斗 , 把白纸黑字的24行文本比做星空在大地上的投影 , 写作就是以反转片的方式记录“星辰的元素周期表” , 就是用墨汁书写信仰之光 。
现在 , 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 , 有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吴再 , 在我们当代 , 真正去实践了马拉美未能达成的理想 , 真正敢于和“那本书”展开了一场雅各式的角力 , 全面地、破碎地瓦解、质疑 , 或曰重构“一本书” , 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文学事件 。 当然 , 城里人忙着生意 , 无暇顾及 。 而诗坛的各种帮派势力忙着占山为王 , 评奖上榜 , 当然也就无人关注 。
虽然吴再貌似只是在汉语新诗框架之内制造了这一事件 , 但也正是因为中华文化得天独厚地在人类思想洪流中居先占据了那本书 , 想对之挑战或以挑战延续之的“一本书”似乎也只能在汉语新诗中有悍然出现的命运 。 吴再说 , 写了2400首24行诗 , 基本缓解了一下我的焦虑症 。
我喜欢“固执”的写作 , 喜欢一个写作者对自我的限制和尝试 , 哪怕这样会冒犯他人的阅读经验 。 多年之前 , 作家刘齐就写过一篇书评 , 标题就是《吴再妨碍了什么?》 。 现在 , 固执的吴再触犯的诗歌“戒律”越来越多 , 他大概是不惮于做一个冒犯者的 。 他无意于迎合时髦的写作方式 , 也没有想过满足大众情感和理解的匮乏 。 他只是按他的方式走动着 , 在虽然不是空无一人 , 但行人一定寥寥的路上 , “卷起一阵小小的旋风” 。
【【吴再】每到深夜,我们交换着惦记的词】(钓鳌客/ 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