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能量密度没提升,为啥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具有“革命”意义?


比亚迪:能量密度没提升,为啥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具有“革命”意义?
本文插图
“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 ” 【比亚迪:能量密度没提升,为啥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具有“革命”意义?】3月29日 ,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刀片电池的发布会上抛出这20个字时 , 我按下了直播的暂停键 , 一再确认这句话里的三个词——“自燃”、“彻底”、“抹掉” , 害怕漏掉一个字 , 让自己误会了整句话 。
既为汽车人 , 也为电池人的王传福肯定知道说出这一句话需要多大的勇气 , 也肯定知道这句话必然会引起舆论场的风波 。 果然 , 这两天陆续出来的媒体报道 ,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 , 无不围绕“电池安全”这个话题 , 上面提到的三个词出现了一遍又一遍 。
比亚迪:能量密度没提升,为啥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具有“革命”意义?
本文插图
沉寂一段时间的新能源汽车“自燃”问题又重新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里 。 只是 , 每每谈到这个问题 , 总有一种声音在不断回响——普通燃油车自燃的概率是新能源汽车的5倍 。
虽然有不少权威人士反对这种声音 , 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直指这是混淆视听:“燃油车自燃事故中 , 老车居多 。 用新车的自燃率和老车的作比较 , 并不合理 。 ”
但无奈“杨老们”的声量没有“小马哥们”的大 , 一场因纯电动车自燃引起的“舆论大火”硬生生地被“小马哥们”用口水给淋熄了 。
由于有这种声音在“背书” , 不少车企开始肆无忌惮地追求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 。 王传福在发布会也说道:“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 , 很多企业陷入到对续航里程的攀比之中 , 这种攀比的压力会转嫁到动力电池身上 , 让行业对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产生非理性追求 。 ”
这个行业需要回归理性 , 需要把安全的重要性放到电池设计的首位 。 所以 , 比亚迪站了出来 , 想要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引回正道 。
比亚迪:能量密度没提升,为啥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具有“革命”意义?
本文插图
说到比亚迪 , 我们很自然会想到“铁电池” 。 当别人都在追求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时 , 比亚迪还在坚持把磷酸铁锂作为其最主要的技术路线 。
它的坚持引来不少非议 , 但它知道 , 有些东西是对的一定是对的 , 有些东西该坚持的还是得坚持——电池安全的重要性必须大于续航里程 。 所以 , 比亚迪没有放弃磷酸铁锂电池 , 甚至还加大了研发力度 , 想方设法地解决安全与能量密度这一矛盾 。
刀片电池就是这一矛盾的解决方案! 有人说 , 刀片电池即便拿不到诺贝尔奖 , 也应该能拿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这也许是句玩笑 , 但它点出了刀片电池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性——把磷酸铁锂的续航里程做到三元锂电池同一水平的前提下 , 把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 引领了全球动力电池安全的新高度 。
比亚迪:能量密度没提升,为啥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具有“革命”意义?
本文插图
测试电池安全性能的试验有上百种 , 其中有一种是三元锂电池的噩梦——针刺刺穿试验 。 顾名思义 , 针刺刺穿试验就是用钢针将电池刺穿 , 模拟的是电池内部发生短路的情况 , 这也是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 。
在过去 , 针刺刺穿试验还是国家推荐标准(《GB/T31485-2015》) , 它要求动力电池在实验中应不爆炸、不起火 。 但因为鲜少有动力电池能通过这一试验 , 所以 , 在2018年 , 工信部发布了3项强制标准征求意见稿 , 其中一条就是把这一最能代表电池安全的实验搁置了 。
虽然针刺试验被搁置了 , 但并不意味它不重要!据清华大学电池安全实验室发布的《2019年动力电池安全性研究报告》 , 大部分新能源汽车起火自燃的主要原因是电池的热失控 , 而电池失控的主要触发条件中 , 电池内部短路的占比超过了9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