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堂绿肺”养成记 西溪湿地:从污水横流到城市生态建设标杆( 四 )

  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开放 , 杭州动足了脑筋 , 制订了很多框框 。 当时决定 , 西溪湿地一期工程的东部2.4平方公里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 , 西部1.78平方公里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 。 不少专家认为 , 西溪湿地和西湖不同 , 其意境是冷、野、淡、雅 , 不能热闹 , 人一多就没有什么观赏价值了 。 但是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认为 , 限制客流量不完全是为了好看 , 其中还有更深远的考虑 , 那就是生态保护的弦绝不能松 。 开放第一年的五一黄金周还采取了限客措施 , 控制旅游人数 , 以湿地水体能自然降解游客在湿地公园活动所产生的污染为重要指标 , 控制在每天6000人左右 , 其中一期工程游客人数控制在3000人左右 。 游船、游步道等都严格按最高控制游客量设定 , 尽量减少设施配备对湿地景观的影响 。 有关部门还通过信息系统随时公布湿地公园饱和警戒线 , 踩线就会采取观光巴士暂时停发等系列措施 。 此后随着湿地公园面积的扩大、环境容量和相关配套技术的提升改进 , 相关的口子进行了适时的收放调整 。 目前 , 整个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瞬时最大游客承载量为41600人 , 日最大游客承载量为86600人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又到人间四月天 , 西溪湿地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花朝节 , 草木沁香 , 群芳吐艳 , 人们徜徉湿地 , 赏红、种花、扑蝶、祭花神 。

  据了解 , 花朝节起源于武则天时代 , 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和元宵节、中秋节一起被视为当时三个最重要的月半节日 。 南宋建都杭州后 , 花朝节日益繁盛 。 据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载:杭城风俗 , 二月十五为花朝节 。 杭人有四时赏花的习俗 , 孤山探梅、荷塘泛舟、苏堤上玩芙蓉等 。 据专家考证 , 历代杭城民间都十分重视花朝节 , 杭州有两处花神庙 , 节日中盛况空前 , 人们要为庭园中一切已开、未开的花木挂红着绿 , 以示庆贺;入夜则在花树上张挂花神灯 , 青年男女结伴漫步花丛灯影中 , 赏花谈情;文人墨客 , 沏茶相邀 , 吟诗作词 。 整个杭城披红挂绿 , 百姓官员全民同乐 , 共同游赏春序正中、百花争艳的花朝佳节 。 从2011年起 , 杭州恢复花朝节 , 在西溪湿地举办 。

  传承历史文化 , 呈现独特韵味 , 这一切都建立在生态之美、保护为重的基础上 。 今天的西溪湿地 , 以水为灵魂 , 小心呵护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 实施保护的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 , 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 , 河湖港汊、芦花翠鸟、充满自然野趣 ,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 , 已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的重要资源 。 西溪湿地建设 , 也成为城市生态环境重建和保护的标杆 。 (采访人员方益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