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中国股市要面临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吗?,黄奇帆曾预测美股暴跌
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 , 往往可以反映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表现 。 多年来 , 虽然中国股市的晴雨表功能不算特别灵敏 , 但从整体上分析 , 股市晴雨表的作用还是会在中长期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挥 。
文章图片
中国股市
【郭施亮■中国股市要面临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吗?,黄奇帆曾预测美股暴跌】早在今年3月初 , 黄奇帆曾经预测美股市场在今明两年内跌幅在30%以上将会是大概率的事件 , 且预测今后一两年完全有可能跌破20000点 。 时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 美股市场的暴跌走势已经印证了黄奇帆的预测 。 3月23日美股市场触碰18213.65低点 , 较历史最高点累计最大调整了38.4%的空间 。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事件成为了美股市场暴跌的导火索 , 但美股市场的暴跌根源并不能够完全归咎于疫情的因素 , 很大程度上属于过去十年大牛市巨大获利盘的集中释放压力体现 。 与此同时 , 从这一轮非理性调整行情分析 , 欧美股市更是上演了加速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过程 , 且至今市场风险仍未完全消除 。 纵观美股市场的历史估值表现 , 即使近期美股市场已经下跌30%以上的空间 , 但整体的市场估值仍不算便宜 , 回归历史合理的估值水平尚且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
面对这一场疫情 , 不仅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产生出巨大的抛售压力 , 而且还加速了全球资本的避险需求 , 甚至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 。 不可否认的是 , 在疫情引发股市暴跌的同时 , 因疫情引发部分地区停工停产的问题 , 已经影响到不少企业尤其是跨国巨头企业的正常运营 , 对原本构建起来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体系造成了不少的冲击 。 或许 , 面对这一场疫情事件 , 我们仍不可轻视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影响 , 即使日后疫情逐渐稳定 , 但未来需要重新恢复原有的经济运行秩序以及产业链体系 , 仍然会颇显艰难 。
时至目前 , 欧美地区的疫情仍处于加速扩散期 , 且至今仍未达到疫情高峰期 , 对欧美地区的金融市场以及经济的冲击影响仍然有待评估 。 但是 , 与之相比 , 中国在此前抗疫行动中 , 却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实质性的抗疫效果 , 不仅体现出多数地区新增确诊及疑似病例持续零增长的积极现象 , 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复工复产的队列之中 , 全国的复工复产率持续创出新高 , PMI等最新经济数据也得到了明显地回升 。
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 , 往往可以反映出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表现 。 多年来 , 虽然中国股市的晴雨表功能不算特别灵敏 , 但从整体上分析 , 股市晴雨表的作用还是会在中长期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挥 。
回顾过去一季度的市场表现 , 欧美股市普遍跌幅在20%以上 , 不少地区的股票市场累计最大跌幅在30%以上 。 但是 , 回顾中国股市的一季度表现 , 却呈现出相对抗跌的走势 , 沪市跌幅还不到10% , 创业板市场还在一季度实现了翻红上涨的表现 , 一季度A股市场的表现明显强势于整个全球股市 。
近日 , 曾经预测成功美股暴跌的黄奇帆先生 , 再次发文肯定了中国抗击疫情所取得的成就 , 且从文章中传递出全球资源加速涌向中国市场的信号 , 甚至可能让世界产业链中心向中国市场转移等 。
值得一提的是 , 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中国资本市场 , 同样也会因此受益 。 具体表现为金融市场持续开放改革 , 将会引导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关注到中国资本市场 。 与此同时 , 经过了这一次的疫情 , 可能会让全球资本更关注到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 , 在未来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环境下 , 资本更愿意参与到中国市场之中 。
实际上 , 从最近一段时间的中国股市表现分析 , 中国股市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表现 。 不过 , 在中国股市相对抗跌的背后 , 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过去几年中国股市的加速去杠杆、加速去泡沫化过程 , 在欧美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大背景下 , 中国股市却因低杠杆、低估值的优势而大幅提升了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 。
推荐阅读
- 史笔如钢:中国教授提出2个疑点,或真有他人参与,BBC称兵马俑有希腊人手笔
- 『老谭世界百态』西方不说话了,中国战胜新冠投入了多少资金?专家说出一组数字
- 中国网科技@撤出液晶面板生产,三星将关闭两座工厂
- 「小飞猪的防务观察」蛟龙600需加快研制,西昌大火表明中国急缺灭火飞机
- 『强国兵器』中方协同美方开发AI工具,英国人:只有中国能做到,抗疫强力辅助
- #即科技#107国赞同票作废!,想“加入”联合国?中国使用一票否决
- 【台海网】美官员攻击中国成瘾!华春莹强势回应:这锅你甩不掉
- 「万域」晨光文具陈湖雄:造一支中国人自己的好笔
- 「晓卫双」泰国转身就卖给了美国?官方终于出面回应,中国捐的口罩刚落地
- 即科技■决定权掌握在中国手,?联合国五常将变六常?此国获美俄一致力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