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所描述的“元气”指的是啥元气不足导致疾病,有它的科学道理么

个人理解,元气,就是人体内的能量,通过各种食物,五谷来转化,运输,储存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如果把人比作一块蓄电池,那元气就是电量,电池还在使用的时候,没有办法准确测量出电池的电量还有多少,只能通过电流(血液流速)、电压(血压)等其他方法来推断现在还剩多少电量。最准确的测量方法,就是按照一定的电流,电压,测量出整个电池的放电曲线,然后就能得出电量。但是,人一旦把电量用完,就死掉了,没有救了。所以人的放电曲线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手术、大型创伤,导致了大量的储电区域的损坏,电量自然就快速下降了,再加上术后的恢复,又用掉一部分电量,导致电量下降很多。要知道,生物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是很低的,电能转换为其他能量又很方便,所以一旦电量损失较大,补充起来就很慢,所以就需要静养,调理等方法充电。而且,大规模的创伤、手术之后,身体总得储电量肯定会下降,就如同电池拆开来再装起来,肯定不如新的电池电量足,总量下降之后,就没法恢复了,就影响了寿命。另外,电池在每次充电、放电之后,总的电量会慢慢下降,最终充不进电,电池就没用了,人体也是如此,年龄越大,充电效率约低,食物无法转换为电能,电能储量也越来越小,最终电能耗尽,死亡降临。有人说为什么看不见元气,所以不存在元气,同样,我们也看不见电,我们能说电不存在吗?看不见是因为我们无法去测量,是我们现在科技手段落后造成的,看不见并不等于不存在。
■网友的回复
我一知半解的回答一下,仅供参考。武侠小说的气是源自中医的气的。但是武侠小说的气把中医的气的能力功能扩大了。中医的气是什么东西?这个得从中医的理论基础说起。《黄帝内经》可以作为中医理论基础之一。我的理解是,黄帝内经讲述了世界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人作息生活应当顺应天时。 那么中国传统的世界观是什么呢?一般都认为世界是盘古开天地形成的。清而轻者上升为天,浊而重者下沉为地。天地万物的物质基础又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天时有四时之分,物质的状态又有阴阳之分。 对应人体这个小宇宙又是怎么样的呢?人体有的物质基础有两类,气和血。这里的血不是血液的概念,而是虚化的一个概念。清而轻者为气,浊而重者为血。气血两者可以互相转化,相辅相成。气不足则会影响造血,整个人都会虚弱。气是怎么来的呢?是血转化生成的,血不足,气也会不足。 中医讲究的辩证施治。辩证就是辨别病的状态,判断原因和得到解决的方法。比如气不足,可能是血不足引起的,也可能是人体不按天时导致气的损失导致的。而在分辨的时候又有表里,虚实,寒热等症状的分别。人体运行的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解决问题不是头疼医头,而是根据人体运转的规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中医的气是什么东西呢?这个是一个概念,没有科学理论依据(我是说无法证实也不能证伪)的物质基础。你不能说他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物质。它是人体运行的一种机制一个环节。比如你身体对一些疾病有抵抗力,这个在中医里面叫卫气(也是气的一种)。你说抵抗力是什么物质呢?你很难说清楚。但是它确实存在。 中间有点混杂,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一些中医典籍。中医是一门伟大的学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级体现。是一门包含了朴素的辩证理论,哲学思想的实用学科。只是它太难了,需要博学和时间来积淀,现在中医疲弱,甚至很多理论方法都有失传的危险了。
■网友的回复
意识调到“中”的状态,与身体相合,产生了中气。中,其他的术语也有叫做太极、元气、混元气的。黄帝内经、道德经等从理上讲述怎么调到中的状态,恬淡虚无等等。中医,也可以说是一种回到中的医术。多数人的成长过程,从婴儿到成人,要处理、操心的事越来越多,一般不是中的状态,可以说是处于六十四卦的状态。
■网友的回复
貌似内经中并无元气,内经中以真气、原气为主要论述吧。后世医家的元气应从原气而来,而原气应是受宣夜说的影响。
■网友的回复
谢邀。参考悟空的元气弹。
■网友的回复
无中生有的那股气
■网友的回复
完整的先天气
■网友的回复
中医的元气,其实主要指“生命力”。武侠里面那个气,主要指能量。
■网友的回复
【中医中所描述的“元气”指的是啥元气不足导致疾病,有它的科学道理么】 谢邀。中医中所描述的“元气”指的是什么?元气不足导致疾病,有它的科学道理么?
免疫力依赖于人体的原动力——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气充足则健康,元气受损则生病,元气耗尽则死亡。元气决定着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说,元气充足免疫力就强,从而战胜疾病。如果人体元气不足或虚弱,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或免疫力去战胜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