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行业的起点(以北京为例)真的global agency 强于local的吗

从蓝标出来之后,我收到了挺多global agency主动给出的offer。不过我还是希望走另外的道路。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大四学生来讲,只要是成熟的agency,成熟的团队,所能带给你可以学习的东西,足够你去学习2-3年的,这是打基础的阶段。在2-3年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去深挖自己在行业中的特殊优势,再根据优势去选择留在本土agency,还是去global agency,或是甲方做个初级职位等。
我是觉得说从业务能力和视野上来说,local和global没有绝对的差别,这也要看所在的团队是否需要国际化视野。现在蓝标也有海量来自global agency的人,奥美、爱德曼等也有很多蓝标、宣亚的人。所以从本质上说是没差别的。
以上。
■网友的回复
谢邀。非公关行业强达一发。
你现在感觉“一样能够学到不少”的原因在于你是纯小白。
就算抛开鄙视链不提,如果local真的能与global匹敌,恐怕MSL、Weber Shandwick、Ruder Finn、BCW这样的公关公司都应该死绝了吧?尤其是北京这种外企数量/体量远不如上海的城市。
然后作为一个公关人,去看看PRWeek、SABRE、GWA的奖项(海外)以及获奖项目的内容。
中国市场对于公关的认知依然懵懂,大家认识到公关是sp活动、是线下+线上配合的event、是grand opening,是xx展会,对,没有错,这些是公关所包含的一部分,也是容易在媒体上见到的部分。所以大众认识的公关是“活动创意与执行”。
恐怕相当多的消费者、甚至部分行业内的人也停留在这样的执行层。
实际上公关做的事远非如此,他们要帮助客户建立并巩固企业和品牌声誉,服务内容包括公共关系、政府关系、公共事务、合作伙伴关系、媒体关系、营销沟通、大型活动管理/赞助、危机和突发事件处理等等。
比如说,申奥、世博会申办。
并且,公关在很多层面上并不是简单可见的行为,也并不是一句slogan、一个campaign theme、一组活动物料就能体现出来的。
公关给客户提供的是策略层的东西。在市场营销学上,公关是企业机构用来建立公众信任度的工具,嗯,广告不是。
广告的起源是卖货,最早的阿康们出身推销员,比如奥格威。
公关的起源是助选,通过媒体关系宣传、通过游说团体及社会名流助选。
你之前的leader让你尽量考虑global纯粹是出于善意,人家没有义务跟你讲这些东西。
之所以对你苦口婆心,是因为他比你更清楚这个行业的方向与内涵。local公司对于某些状况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同时,面对某些状况global能够守得住底线甚至拒单,而local往往做不到。
同时,成一定规模的local在取得一定成绩(譬如报价低赢了global)的情况下往往自满,甚至根本瞧不上global的流程与操作方式,更有甚者,许多二三线城市的野鸡local自信上天,尽管他们没有见过正经的case是怎样的。
而global公司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原因在于他们懂得这个行业的核心与本质。
我没有贬低local的意思,但专业度上来说,local与global差距不小。
你brainstorming来brainstorming去,探讨的还是创意,然后活动执行。活动做个怎样的热点线上线下怎样跟进、怎样传播等等等等。其实这活广告公司也在干,草台班子公司也在干,大家面临的问题都是价格竞争。
global做case是由头部工作向下延展的,不是只做活动创意执行。
策略先导涉及执行 与 活动策划与执行是两码事。
这还不算更高层级的公关业务。
以上。
local资历去global不那么容易进,广告行业也是一样。
【公关行业的起点(以北京为例)真的global agency 强于local的吗】 招一个local的人进来需要花很多精力去扭转他对于行业的认知,尤其是本土PR Agency出身的,你跟他讲战略他跟你讲活动创意,你说城门楼子他说肩膀头子,部分人甚至拿着些民科的思路还深以为是。固有思维已经形成想给他转变会累的要死,同等条件下不如直接雇4A背景的员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