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区中南地区的“智力洼地”现106名学生感染艾滋,大学生知艾,却成为了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该怎样看待

首先,这几年学生中新发HIV感染者人数上升明显,这个不是长沙一地的情况,而是全国普遍现象。地处魔都,本地好像已经没有那个高校没发现过感染者了这种事我会骗你吗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检测覆盖面扩大 过去多数的HIV感染者发现途径都是医疗机构,无偿献血检测等,这几年随着自愿咨询门诊的全面铺开和宣传力度的加大,通过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发现的感染者人数大大增加,而其中多数都是年轻人。此外,不得不说,很多艾滋病防治NGO在艾滋病宣传和同伴教育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NGO都把高校当成了他们的主战场,高校学生接受检测比例也在上升。
2. 从年龄上来说,高中,大学生大部分都在17-25岁之间,本来就是性活跃人群。并且从心理上说,这个年龄段也是经历自我同一性混乱,即将他们个人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从成人的角度看,这一个年龄段可能真是有点“脑残”的阶段,可能就是会有很多非常让人看不懂的情况出现。很多人在这个时期会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遇到过不少17,8岁的半大孩子,已经发生过男男性行为,但是对于自己的性取向是同性恋还是双性恋还是异性恋都有点不确定,他们只是好奇,想知道和男搞一搞是什么感觉,结果不幸中招。
3.学生多数相对比较单纯,换句话说——好骗,我就知道不少老司机专门喜欢盯着小鲜肉下手的,各种威逼利诱,而且相对在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经验都处于下风的学生对阵这些老油条很容易在性关系中处于被动,甚至是被摆布的位置。
4. 还有就是很多人诟病的中国的性教育问题。一个是中国的性教育说性道德教育大概更贴切。前段时间那个吵得沸沸扬扬的小学生性教育读本的事情,就能看出家长的想法,他们担心的不是孩子知道了什么,而是孩子会不会因为知道了什么而“”变坏“。甚至是一说到高校艾滋病的问题,很多人还在那里谴责现在的大学生道德败坏,滥交什么的,禁欲当然是可以防治艾滋病,问题是这个是道德要求,于其要求这些学生去做做不到的事情,还不如大大方方,好好的教育他们安全的性行为。还有,虽然现在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同伴教育课,安全套推广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现在学校里不认识安全套的同学大概已经基本不存在了吧,但是为什么使用率还是很低呢?一个是过去对安全套的刻板印象就是避孕,很多人还是在说避孕套,包括各种官媒,潜意识里还是在强化TT的避孕功能而不是安全性,那哪些没有避孕需求的男男同性性行为者是没什么动力去用TT了。此外,虽然是不断的在教安全套使用方法,但是却没人教安全套的使用技巧,很多人不用安全套,因为觉得安全套影响感觉,甚至好像是一种牺牲似的,但实际上安全套使用得当的话,还是能搞出很多花活的(不要问我怎么知道,捂脸)还有包括安全套的说服技巧,很多小男生的性伴侣都是些老司机了, 在性关系中实际上这些年轻人是处于下风的,用不用安全套完全是相对强势的一方说的算的,很多脸皮薄的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和人家提这猹。从这个层面说,只是会用TT套香蕉的安全套教育是完全不够的。
可能还有很多原因,先想法这些吧~
PS:其实老年人中艾滋病感染者新发人数也上升很明显,咋就没人关注呢
■网友的回复
这个很正常,不正常甚至说病态的性教育是罪魁祸首。100多感染者很多么?对于高校密集区来说,性活跃人口相对密集,在性教育缺位的情况下,没有安全措施的高危险性行为是很常见甚至是普遍状况。男男同性性行为在其中也是比较普遍现象,据我了解目前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有同性性行为出现,甚至小学的高年龄阶段,高中就会出现感染者,再发展到大学阶段,真的好正常。
■网友的回复
泻药,身边接触过一些HIV的朋友,他们心态还不错。HIV已经被定义为慢性病,通过药物控制可维持病毒量低于正常水平,对生活及寿命长度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生殖可以通过医疗手段洗精,取卵,进行人工胚胎培育和代孕。需要每天定期服药,药物对肾脏会造成一定压力,但医疗水平还在进步,未来艾滋病可能会被彻底治愈。我觉得从艾滋病传播对人体危害的角度来看是不需要过多担心,科普知识-促进社会大和谐。作为热血青年一枚,即使我清晰了解HIV的预防及危害et...情到深处时仍无法控制。问个问题:如果当你爱上一个人后发现他有HIV,你时候还会选择和他在一起。我的答案是:会选择在一起。恐惧来源于未知,无论如何预防?提几点个人观点-科普-了解-接触-参与-帮助。最后人家愿不愿意预防那是别人的事了。宽容看待一切存在的事物,是我们最大的美德。
■网友的回复
谢邀。
【岳麓区中南地区的“智力洼地”现106名学生感染艾滋,大学生知艾,却成为了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该怎样看待】 哈哈哈哈哈……我怎么看着还有点搞笑呢,大学生是没有钱买TT还是X生活混乱啊。
■网友的回复
大学生的爱有多无知可能只有自己懂吧。
■网友的回复
我知道吃蛋糕会发胖,但我还是爱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