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萍子说财经#多家被投公司暴雷,软银“割肉”背后:孙正义一言堂合伙人内斗( 三 )


这些初创公司似乎很容易拿到软银的投资——一如孙正义的风格 , 从见面到敲定就是十几分钟的事 。 2017年Plenty拿到软银2亿美元的B轮融资 , 只花了不到一个小时时间——公开报道称 , 孙正义原本只计划给Plenty创始人MattBarnard15分钟时间 , 结果会面时间超过了45分钟 。
Getaround首席执行官山姆?扎伊德(SamZaid)曾透露他和孙正义谈投资的时候 , 他专门准备了一张幻灯片来探讨成本和收益问题 , 但实际上二人并没有仔细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 后者即给Getaround投资了3亿美元 。
此外 , 进入愿景基金投资版图的还有“美国版钉钉”Slack、“外卖界Uber”Doordash等 , 如此的例子不胜枚举 。 软银大举暴雷的WeWork、OYO也多因创始人的“眼缘”而成交 。
这样的随意引发了盟友不满 。 2017年8月 , 软银愿景基金宣布44亿元投资WeWork时 , 优衣库迅销会长兼社长柳井正——他也是软银的董事 ,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孙正义“兴趣点不断变化 , 这也想干那也想干” 。 作为盟友及诤友 , 柳井正早在2015年就指出孙正义“买得有点过头了” 。
2016年突然辞职的接班人尼凯什·阿罗拉 , 则在接受采访时称 , “资金掌握在合适的人手中 , 合适的创始人和合适的潜在长期平台才能发挥作用 , 但这并不是在每个遛狗和酒店客房租赁网站上都能任意妄为地发挥作用” 。
与此同时 , 软银及愿景基金一方面巨额押注 , 一方面将被投企业的估值无限拉高 。 商业周刊年初报道显示 , 愿景投资的多数初创公司在其加入后估值都提高了数倍 。 Uber估值最高时达到1200亿美元 , WeWork市值高达470亿美元 , OYO估值50亿美元 , ZumePizza在愿景投资前估值仅为2.18亿美元 , 此后估值高达10亿美元 。
轻松拿到软银巨额投资后 , 初创公司也显示出随意扩张的倾向 , 同时在公司管理上暴露出大量漏洞 , 最终引发海啸般的坍塌 。 无论是Uber、WeWork还是OYO , 去年都陷入增长困境 , 此外 , OYO曾先后传出数据造假及行贿问题 , WeWork更是被外媒曝光 , 前联合创始人亚当·诺伊曼(AdamNeumann)在公司IPO前通过出售股票和举债套现逾7亿美元 。 今年3月 , 彭博社报道称 , 软银决定撤回去年秋天制定的30亿美元股份收购计划 , 此举又遭WeWork管理层的激烈反对 。
#小萍子说财经#多家被投公司暴雷,软银“割肉”背后:孙正义一言堂合伙人内斗
文章图片
图/视觉中国
多家外媒指出 , 造成这些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孙正义的独断专行 。 愿景基金管理合伙人、总经理JeffreyHousenbold两年前曾透露 , 孙正义会参与每一个单独的投资个案 。 同时 , 硅谷科技媒体TheInformation在名为《愿景基金内战的背后》的报道指出 , 虽然整个基金有上百名员工 , 但在每个项目上拍板的依然是孙正义 。
以WeWork为例 , 《商业周刊》曾撰文称 , 投资顾问们曾指出 , 其他办公空间共享公司给出的投资条款更加优厚 , 但孙正义执意在WeWork上大把撒钱 , 要求其快速增长 , 把市场估值抬得更高 。 《财经》杂志此前也报道称 , 反对投资WeWork的人最终都辞职离开了 。
更糟糕的是 , “一言堂”也引发了内部腐败 。 TheInformation文中称 , 由于愿景各个团队都直接汇报给孙正义一个人 , 而他精力又有限 , 因此谁的项目抢先得到他的认可 , 愿景基金就投谁的项目 。
这也引发了合伙人之间的斗争 , 为了赢得竞争 , 相互抢项目、甚至相互窃取信息的情况成为日常 。 同时 , 《商业周刊》文章称 , 愿景内部也“深受华尔街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和好斗精神感染” , 一些员工因高层的种族、性别歧视而被迫离职 。
高层之间的斗争也颇为离奇 。 《财经》报道称 , 2016年开始 , 软银的两任前总裁 , 尼克什·阿罗拉、阿洛克·萨马分别卷入软银内部的股东斗争 。 甚至于 , 有投资者匿名致信要求对阿罗拉进行调查 , 成为阿罗拉离职的原因之一 。 同时 , 愿景基金CEO拉吉夫·米斯拉在软银内部的崛起 , 也被视为是以牺牲萨马为代价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