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雷神山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三 )


工人们都不回去午休,困了就在工地上躺着睡一会 。几乎每天都有新人到来,宿舍也在不断调整 。
病房排水管道位于地板下,工人们需要爬到里面施工,由于施工夹层只有40厘米到60厘米的空隙,需要屈膝作业,周萍的个子太高无法进入,就在外面递工具 。
雷神山医院“边建设、边验收、边培训、边收治”,有时候急着赶工,赶上雨天,工人连雨衣也来不及穿 。眼看每日不断增加的死亡病例,病患排队等待一个床位,熊小华说,大家心里很着急,总希望快点做 。谁不想加班时,领班们会鼓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快一个小时就相当于救一条人命” 。
3
罗杰回忆,2月8日那天,他们负责的24间病房验收完毕,下午做完卫生,护送病人的救护车晚上就到了 。
除了救护车,工地上还常见爱心企业捐赠物资的车辆 。有的拉着管材、空调,有的满载给工友们的牛奶、泡面和能量饮料 。
第一批病人入住后,工人们每日结算的薪水也有了变化,从之前的1200元一天涨到2000元 。
到2月14日,雷神山医院内部基本交付使用,大批工人开始撤离 。有工人向师贞勇提出隔离要求,他去反映,“上面人说是没地方安排” 。工人们被要求回家隔离,隔离期间可获得补助 。
师贞勇的几十名工人走了大半 。他本计划回十堰老家,但当地村干部不希望他回去,还说回去就把他“抓起来”,这令他很气愤 。后来,县公安局工作人员又打电话安抚他说,“你是我们这里的人,回来也是我们的英雄,怎么可能把你关起来?”但也希望他继续留在武汉 。
县里又给他家送去了酒精和口罩,并给他的父亲开了特别通行证,让老人可以去另一个村子里看孙子 。师贞勇心软了,决定留在武汉负责一些收尾工作 。
他的队伍里,有8名水电工最后留下,用将近10天时间,对几十间病房进行收尾检查,确保病房里的灯、插座、空调、电视能通电,更重要的是保证房间里的每一个阀门不渗水 。
除此之外,工人们还要对负压病房进行调试,把可能会漏气的位置,用锡纸胶布全部密封——将一根棍子绑上一小条一小条的纸巾,放在缝隙位置,纸巾动则代表漏风 。工人们就这样一点点测试,直到整个房子密不透风,像气球一样严实 。
他们也为病房浴室的花洒“站过岗” 。在安装淋浴花洒时,他们发现总是有花洒在第二天不翼而飞 。补上后,第三天发现又有几个不见了 。他们觉得窝火 。病人尚未入住,几个工种的工人还在不同房间收尾,门不能上锁 。为了防止花洒再次被偷,他们两人一组,夜间轮流值守,从晚上10点到早上7点,每隔1小时就巡视一圈 。
就在即将收尾时,医生验收病房发现了新的问题:进气管道装在病床床头,排气管道在床尾,风从床头吹进来时,将加大空气流动,进而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
医生建议,将进出气管道对换位置 。8位师傅迅速商讨施工方案,临时做出了一个样板间,由医生验收后再对剩余房间进行调整 。为了保证尽快完工,6名工人从其他区域被紧急调到这里,14名工人连夜加班 。
2月24日前后,几十间病房迎来了入住者 。周萍觉得,这是一种对工作成果实实在在的回馈,“你会想到,那个房间的灯是我安装的,那个房间里的冲水阀门就是我装的,就有这样一种感觉 。”
4
收尾检查期间,师贞勇几次萌生了回家的念头,但自从2月12日队上有工人回家后被查出感染,要求越来越严 。熊小华的老婆给镇政府打电话,想让丈夫回家,但镇里说最好别回,回来后要在外面隔离,所有费用自理 。
几位师傅觉得,不如安心做完事再返乡 。他们相互鼓励要坚持 。
新任务很快来了——进入医院内部维修烟感器 。由于工人前期在屋顶施工,一些线路磨损,导致一部分烟感器无法正常运行 。
当时,病人已经入住 。走廊分为医护人员走动区和病人走动区 。听说要进医院,师傅们觉得害怕,在门口迟迟不敢进去 。项目经理不断安抚,大家仍不敢迈步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