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UCLA教授张作风:如何认定无症状感染者?( 二 )


【专访UCLA教授张作风:如何认定无症状感染者?】张作风:
只要社区里还存在可能的病例或者传染源 , 就可能会引起二次暴发 。



现在中国的策略是:首先控制输入性的病例 , 其次是要及时发现控制隔离散发的病例 , 和控制小规模的暴发 。 建议未来这段时间 , 65岁以上的老人或者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 , 基本居家 , 避免外出;学校最好在线上教学;一般人群避免扎堆群聚 , 关闭电影院、剧院、博物馆 , 保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 。



认真研究无症状感染


《财经》:最近中国国内发现被无症状感染者感染案例 , 一些专家也在提醒对此保持警觉 。 这会是一种普遍现象吗?应该如何定义无症状感染者?




张作风:
首先 , 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要明确 。 无症状是否是无呼吸道症状 , 无发热 , 无胃肠道症状?根据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 目前中国的诊断标准是无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 , 以及呼吸道等采集标本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或血清抗体检测呈阳性 。 但因不包括消化系统症状、眼部感染等 , 可能导致分类错误 。



目前有两项关于无症状患者的研究 , 一项是在武汉 , 另一项是在上海 , 但这两项研究都包括轻度有症状的患者 , 而不是单纯的无症状患者 。 因此 , 研究结果不能应用于没有症状的患者 。



第二 , 尽管核酸检测是病毒诊断的金标准 , 但测试套件的质量必须是达标的 。 如果检测试剂的质量存在问题 , 则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和假阴性结果 。 如正常健康的人没有感染 , 但是检测出感染阳性 , 这就是所谓的假阳性 。



目前 , 我们不能排除有一部分检测呈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假阳性 。 还有一部分确诊患者认定治愈就出院了 , 然后又复阳 , 是没有治愈 , 还是测试方法不稳定?检测结果的反复都可能与检测试剂稳定性有关 。



第三 , 样品采集的部位是否正确 , 也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 比如采样时没有得到足够的感染细胞 。



最后 , 核酸诊断试剂对实验室环境、检测操作要求都很严格 , 样品污染也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假阴性或假阳性 。



如果我们可以排除上述四点 , 并且患者测试呈阳性而没有任何症状 , 我们才可以称他们为无症状患者 。



《财经》:是否可以说 , 部分病例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在你看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会成为传染源 , 具有高风险因素吗?




张作风:
很难预测无症状感染者的风险因素更高 。 我们需要先判断这些患者是感染前期但还没有症状 , 还是具有传染性的隐性病毒携带者 。 一般都是发病以后才具有传染性 , 在潜伏期一般病毒不具备传染性 。 因为潜伏期是病毒在人体内复制的时机 , 当达到能使你产生症状 , 才具备传染性 。



但是 , 无症状感染者具备传染性是有可能的 。 在流行病学史上 , 典型案例是伤寒玛丽 。 伤寒玛丽是无症状但具备传染性的感染者 , 或者称之为隐性传播者 。 玛丽是纽约的厨师 , 虽然身体一直健康 , 却携带伤寒杆菌 。 后来玛丽相继传染47人 , 导致3人死亡 。 玛丽被隔离在纽约的传染病房时 , 医生使用了可以治疗伤寒病的所有药物 , 但伤寒病菌却一直存在玛丽体内 。 最终玛丽于1938年死于肺炎 , 而非伤寒 。



《财经》:对无症状感染者和他们密切接触者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




张作风:
无症状感染是有可能具备传染性的 , 因此保险起见 , 要把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14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