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机器人的研究进展怎样( 二 )


纳米机器人的研究进展怎样
哈佛大学研制的毫米尺寸机器人能够自组装为特定形状 | 来源:https://www.cbc.ca/news/technology/kilobots-robot-swarm-coordinates-to-form-shapes-1.2737414而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软凝聚态物理学家们将微纳米机器人用作一种模型(他们称之为“活性胶体”),用于模拟、理解生命中的许多涌现现象(emergence)和复杂体系行为(complexity)。这一研究领域被称作“活性物质”,近年来在国内外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或许有朝一日,微纳米机器人能够不仅治疗癌症,还能够在物理学家的努力下,帮助我们理解肿瘤的形成和转移机制,以及鸟群、鱼群等自然界复杂的群体行为。
纳米机器人的研究进展怎样
海洋中的许多鱼类能够自发组织成大型的鱼群以吓阻捕食者 | 来源:http://www.divephotoguide.com/underwater-photography-techniques/article/photographing-schooling-fish/纳米机器是不是威力无穷?能不能实现我们寄予厚望的各种奇妙的功能?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几乎每一天都会看到相关研究取得了有趣和有意义的进展,相关的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最后,附上一段网络媒体2013年对于微纳米机器人的描述。或许实现这些梦想的那个“将来某一天”已经并不遥远。
“将来某一天,一名脑血栓病人躺在医院手术室中等待接受危险的脑血栓移除手术,然而,为他做手术的并不是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而是两百万个肉眼看不见的“纳米机器人”!它们被装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当医生将装有纳米机器人的液体注入患者血管后,这些“纳米机器医生”开始游向患者脑部,然后分工合作为患者做手术。
一些纳米机器人会从事导航任务;一些纳米机器人会从事信号传递任务,以便让手术室中的外科医生能从电子屏幕上监控手术情况;一些纳米机器人负责用“纳米镊子”夹住血栓,让另一些纳米机器人用“纳米手术刀”将血栓切成无数小块然后运走;最后一批纳米机器人则给患者大脑中的受伤组织直接上药,好让这些手术伤口能尽快痊愈。整个手术耗时不到半小时,当手术成功结束后,所有纳米机器人都会在患者的血管中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从他的身体中排泄出去。”
注释
“纳米机器医生”即将进入人体做手术” http://news.hexun.com/2013-11-18/159763111.html
本文是作者所译《纳米机器——基础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9年)一书前言的改编和扩写。
■网友的回复
纳米机器人,这个提法,不宜一步到位。
可以理解为:
1) 微型机器人,关键工作部位的外形尺寸在毫米级别,精度在微米级别,作用效果可能达到纳米级别的一类机器人的宣传用词。
2)通常宣传是用于分子级别操作:原子为10^-10尺度,小分子在纳米,大分子可以达到10~100纳米量级;这些设备目前都非常巨大,比如用原子雕刻IBM的那个设备。
3)以上两者的交集,特别是进入体内的。
-----
个人认为,中国走的路线应该把这两个路线分开
1)尺寸方面的小型化,微型化,和微纳化,到纳米化,现在从工业窥镜,窥镜手术辅助设备,窥镜式手术机器人开始进行追赶。
2)操作方面,千万别顾着小型化,先把原子级别的操作设备抄几台出来,特别是其中的原子探针的制作工艺,伺服控制,显微技术,
3)半导体工业的补课,不跟上,纳米就都是空中楼阁。
----
题主的问题,我来回答。
假的,
个人认为是国外的战忽局的误导发展方向的宣传
“别人的孩子(三年级)已经开始学习高中物理了,我们要追上,明天就开高中物理的补习课”
可是我们小学数学还没学完啊?
“可以弯道 超车么! (这个字跟我念:fan,f-an-fan)再念一遍: 弯道超车”
----
没点干货真的不能糊弄题主。
如果纳米机器人取得进展,首先第一步肯定不是科幻小说中写的那个样子,
而是从血液开始。从体外循环开始。具体技术路线如下:
1)通过人工心脏,类似于肾脏透析的方式,将血液循环到体外
2)在体外采用纳米技术,对血液中存在问题的分子,进行纳米级别的处理(这台设备可以很大)
3)出完完成后,输血回体内(现在的献红细胞的献血模式,就是这样的)
这条技术路线,可以把血液的处理问题解决好,
如果什么时候报道中,有类似的产品和实例化临床应用,临床,临床,临床。
那么,再讲纳米机器人进入人体,这是合理的,
否则,除非外星人降临地球,
不然,我真不相信,就算欧美发达国家,也不会选择跨过中间解题过程,直接达到体内纳米机器人
■网友的回复
连个正常机器人都没搞好,还纳米呢?洗洗睡吧
■网友的回复
这好像不是咱国家的强项,不太清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