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人数70例→16万例,美国到底经历了什么?

【确诊人数70例→16万例,美国到底经历了什么?】美国民众不得不面临一个残酷的事实——30天内 , 全美的确诊病例数从仅有70例 , 飙升2000多倍至16万多例 。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 , 截至北京时间3月31日13时 , 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6.4万例 , 是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 。 而时间追溯回3月1日 , 当日美国报告病例仅有70例 。
这一个月里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缘何变成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新“震中”?
当地时间3月28日 , 美国《纽约时报》发布报道《错失的一个月:失败的病毒检测如何使美国对新冠肺炎视而不见》(The lost month: how a failure to test blinded the U.S.to Covid-19) , 试图找到答案:由于技术缺陷、监管障碍、官僚主义和领导层事务等多重因素 , 美国早期未能对疑似病例进行大规模检测 , 使得美国“缺失了一个月” , 白白错失了遏制疫情的最佳时机 。
英国《卫报》同日一篇报道指出 , 美国和韩国几乎同时在1月底确诊了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 然而两国对疫情的反应几乎是“两极” , 导致两国现在疫情形势大相径庭 。
《纽约时报》对美国50多名现任和前任公共卫生官员、行政官员、资深科学家和公司高管进行了采访 。 他们表示 , 负责检测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威胁的3个政府机构 , 即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都没能足够迅速地做好应对疫情的准备 。 即使科学家关注着中国的疫情肆虐并发出警报 , 这些机构的负责人也没有及时作出反应 。
而对于3亿多的美国人来说 , 他们并不知道 , 一场公共卫生灾难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埋伏 。
病毒检测方法失灵
报道称 , 1月7日 , 对武汉出现的肺炎情况 , 美国疾控中心建立了“事件管理系统”(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 , 并建议前往武汉的旅客采取预防措施 。 1月20日 , 就在中国科学家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两周后 , 美国疾控中心开发了自己的检测技术 , 并检测到了美国的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
美国疾控中心的检测使用了三组基因序列来匹配从拭子中提取的病毒基因组部分 , 以检测样本是否含有新冠病毒 。 但是 , 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疾控中心与州卫生部门实验室共享其检测试剂盒后不久 , 一些人发现了问题 。 第三个基因序列即“基因探针”(probe) , 给出了不确定的检测结果 。 为探究原因究竟是污染还是设计问题 , 美国疾控中心要求这些州实验室暂时停止检测 。 《纽约时报》称 , 这一“惊人的挫折”阻碍了美国疾控中心在病毒蔓延最重要的时期及时追踪病毒 。
而美国疾控中心也几乎没有考虑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所使用的检测技术 。 世卫组织分发给各国的、由德国研制的测试方法也没有通得到美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 美国疾控中心首席副主任安妮·舒沙特(Anne Schuchat)说 , 美国疾控中心认为不需要“其他人的检测” 。 全美对于疑似病例大规模的检测任务也因此被搁置 。
美国疾控中心官网称 , 截至2月中旬 , 美国全国每天检测的样本约为100个 。 由于检测能力有限 , 美国疾控中心的检测标准一度非常有限:只有短期内到过中国或密切接触过感染患者的人才有资格检测 。
“检测至关重要 , 如果你看不到病毒 , 你就无法阻止它 。 ”世界卫生组织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Bruce Aylward)说道 。
检测批准流程繁琐
在这场与新冠病毒赛跑的战役中 , 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也成为了一大障碍 。
报道称 , 在美国疾控中心履行了在公共实验室快速启动检测筛查的义务之后 , 下一阶段应该动员私营部门 。 然而 , 履新不久的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斯蒂芬·哈恩(Stephen Hahn)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 他不愿动员企业 , 而是遵循了食品药品监管局以往繁琐的批准流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