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的小石』疫情发生后对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 )
1、2019城镇化率达到60.6% , 2003年仅有40.54% , 这其中伴随着消费升级 , 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较大 , 因此新冠疫情可能对该产业的影响更大 。 根据非典经验 , 第三产业在疫情后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 , 之后快速回弹 。 但目前国内消费习惯发生改变 , 受动产不动产负债、超前消费、储蓄率下降的影响 , 疫情后个人消费观念恐会改变 。 对于三产企业端口 , 疫情加大了企业的费用成本 , 没有现金流补充会导致企业存续收到挑战 。
2、对于第三产业 , 随着政策支持和疫情结束 , 需求会释放回弹 , 恢复如初只是时间问题 。 但本次疫情下 , 最需要关注的却是第二产业的影响 。 根据前述宏观环境分析 , 第二产业本就面临着需求不足 , 技术发展迅速 , PPI持续下降 , 人工费用、财务费用等上升加速企业经营成本上涨利润降低 , 且经历了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 , 处于发展艰难的现状 。 尤其是中小企业制造业 , 支撑了中国过半的GDP , 疫情影响导致无法开工 , 在整个产业链条中 , 原料供应不足 , 无法交付产品 。 持续面临该现状会被国外企业替换 , 疫情结束后即便恢复生产 , 或无法恢复订单 , 需提前准备应对策略 。
对产业板块的影响
农业板块
疫情爆发下 , 对第一产业整体的影响暂时相对较小 , 主要原因是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等行业生产环境均非人口密集型 , 或受交通运输影响 , 导致冬熟作物 , 大棚蔬菜和特色种业出现滞销现象 , 不过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快速复工复工相对可以缓解 。 值得一提的是需要政府引导或出台政策保证春耕不受影响 。
疫情结束后对农业影响较深的一点会是 , 由于疫情期间线上购买生鲜果的习惯逐步养成 , 预计在对城市中线上生鲜渠道发展带来利好 , 并且会逐步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
大健康板块
疫情之下 , 城市医疗配置情况、医疗体系的完整性成为了控制疫情的重点 。 因此 , 当中国刚刚步入小康社会 , 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后 , 公众对健康的意识将进一步提高 。 大健康将是疫情后发展迅速的产业 , 未来的重点趋势可能有以下几点:
1、大健康产业将迎来最大的政策支持 , 鼓励医药、保健品等研究 。
2、饮食会更多的从营养、保健、提高免疫力层面出发 , 健康餐饮标准会更高 。
3、小件医疗器械产品会从口罩向更多领域延伸 。
4、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将大幅提高 , 包括疾病服务、基础医疗、保健服务、上门体检等 。
5、健康城市将是政府持续发展的目标 , 地方的大健康相关产业园会着力培育 。
城市发展板块
预计疫情后城市化发展的走向将是空间形态上将会走向都市圈功能协调的葡萄串结构 , 产业形态将从强调产业规模走向产业辐射聚合能力为主导的高端功能形态转换 , 城市治理向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城市转型 。
空间形态上 , 新冠疫情暴露出原有摊大饼、单纯强调城市规模集聚的形态 , 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深度城市化的发展需求了 , 势必将推动多心多核、功能相对更加均衡的葡萄串形态转型;在产业形态上 , 此次疫情暴露出原有产业链组织方式的脆弱性 , 从用工方式到产业组合方式都有着致命的弱点 。 要能够适应产业高级化和高水平的管理协调 , 就势必将走向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协调的产业功能区的建设 。 当前 , 成都正在推动的“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城市社区”、杭州在推动的数字经济聚集区的建设 , 都是这方面的尝试;在城市治理方面 , 包括医疗、教育等在内的城市公共服务 , 借助“城市大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 , 势必会向智慧化、均衡化方面大大加速 。
金融板块
疫情之后 , 人们的虚荣消费、超前消费习惯将发生变化 , 个人杠杆会逐步下降 , 居民储蓄或会增加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目前财政、货币政策及窗口调整或无法有效的快速抑制通货膨胀 , 银行、信托等理财端口将会进一步释放 。 企业杠杆仍会高居不下 , 金融稳定会是关注重点 , 地方金融政策将关注更多的个体、小微企业 。
推荐阅读
- 人民网@【战“疫”说理】疫情防控中如何有效实现经济复苏?
- 「百度」百度发布直播搜索大数据:疫情下电商及知识类直播增速明显
- 「新华网」中美举行网络研讨会分享抗击疫情经验
- 『特斯拉』特斯拉Cybertruck皮卡预定量超60万!疫情期间每天增加1000个订单
- 「新华网」亚行:新冠疫情将导致亚太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放缓
- 中新网:美国多地延长应对疫情的临时政策
- 北京商报@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可能还会进一步恶化,工信部:随着国际疫情进一步扩散
- 『行知至知行』PTA:加工利润提供探底空间
- 「泱泱世界里」粮食概念股走一波,要开始屯粮了吗?
- 疫情过后,中国将引领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