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富裕,本质原因是啥,感觉很多沿海城市(非临海)并没有直接利用到海洋资源

并非没有直接利用,但是还没有利用充分
■网友的回复
本人坐标北京,在青岛出差常驻了四个多月接近五个月,感觉可以以青岛为例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感觉青岛还是把海洋资源运用到了极致的。这座城以海为生,与海融为了一体,市中心就在海边。旅游业发达,港口繁忙,海洋渔业发达。依靠便捷的海运交通发展了初期经济,之后便成为了山东地区的经济龙头。这一点是山东内地不能比拟的,历史上山东的经济中心济南近年来经济一直不如青岛甚至烟台。个人感觉地理环境可以影响当地人思想吧,青岛人在北方人里还是比较开放和会做生意的,毕竟民国时候就接触国外的东西了。
■网友的回复
窃以为人的因素是其本质原因,以广东为例,改革开放以前江西是产粮大省为国家粮食生产贡献巨大,尚属于富裕省份,而广东基本自给自足,如果遇到台风等灾害还需要救助,许多广东人都往江西发展,但是广东人谋求发展,富有远见,有创新和变革精神,借助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迅速发展成经济发达的富裕的劳工第一输入大省,深圳从小渔村实现了巨变。同期,江西发展定位一直为全国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抓不住工业化的机遇,发展速度缓慢,因此,人的因素是本质原因。其次,广东地区靠近海洋,水运便利,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输入与输出。政策方面,改革开放国家重点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给予非常多的政策支持和政治便利以促进其发展。许多国家正处于产业转型时期,广东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兼以政策支持,吸引和承接了许多国家的工厂布局于此。总体而言,人的因素为本质原因,加上地理位置的优势,政策的支持等原因,所以形成了这种东部地区比较富裕,发展比较快的局面。手机码字,真不容易╯﹏╰
■网友的回复
学生一个,不请自来。最近看了《国富论》和题主产生了同样的困惑,但是好像斯密给了一种解释,那个年代的解释会不会更本质呢。
人天性想要互相帮助,大多通过交换产生,交换对充足的产量有了要求。为了生产力和工作效率的发展,就产生了分工。分工如何提高效率大家都知道。这里要说的是分工受交换的能力大小限制,交换又即市场。市场只有够大,才会使人安心从事于自己的专门工作,不会担心自己的生产成果交换不出去,才会巩固发展分工,才会提高生产力。
而市场的扩大和交换的融通,交通和运输是极为重要的。无论在什么年代,海运几乎都是最经济的方式。为了提高运输效率,控制运输成本,便利的水路成为最佳选择。
“水路的便利活跃了当地的货物交易市场,工艺和产业的改良自然最先在这些水路便利的地方萌发。但还是由于陆路交通的 问题,与沿海沿河较远的内地很难享受这种改良。”
长久下来,内地逐渐落后于沿海地区。由于这种贸易落后带来的教育,基础设施等等的落后随之而来;地方制度开始出现差异;而且产生了更隐性的人的观念差异,文化传统等等就自然而然地裹挟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和进步。
至于有无利用到直接的海洋资源,私以为那是各个地区发展战略和阶段的差异,与这种观念和分工的分化相比好像表层了一些。
【为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富裕,本质原因是啥,感觉很多沿海城市(非临海)并没有直接利用到海洋资源】 答的不好,请且看且批评,大一新生,也是一种对表达的锻炼了吧。要是用国际经济和贸易的解释估计会更周到,可惜我还接触没有多少。
■网友的回复
一个交通就够了,海运是物流成本最低的。再者需要平原发展人口,比如长三角珠三角,最好还能有重工业资源,比如京津唐
■网友的回复
穷则思变,变则通古代沿海地区不能种地还要时刻防台防寇,生活所迫必须思路活,脑袋转得不快的人都挂掉了内地就不一样了,水利灌溉完善,旱涝保收,不致大富大贵但旱涝保收还可期换到现代社会,沿海地区思路活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改革开放早期温州人的先发优势就是一个佐证。总而言之,富不富裕还看人,海洋资源只是奠定一个基础。内陆地区同样有内陆地区致富的办法。随便瞎扯下,如果河南人比现在少一半,搞大规模机械化农业,说不定也能成为像伊利诺伊州一样的地方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