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万箭穿心,那年的旷世悲凉( 二 )

那年的万箭穿心,那年的旷世悲凉
我们还会记得那些攻击方方的蝇营狗苟之辈 。 其中一个出语恶毒的专栏写手 , 这两天被骂上了热搜 , 自己还恬不知耻沾沾自喜 , 这厮去年污蔑港人是纳粹 , 如今攻击方方之后 , 竟然还说君主比民主好 。 1912之后 , 这一百多年来 , 除了杨度等少数几个三姓家奴 , 貌似没人敢说这种封建复辟的话了吧 。 10多年前 , 我的专栏和此人经常同时出现在不同的报刊里 , 如今 , 我感到深深的耻辱 , 怎么就和这种叼屎盆子的人为伍了呢 。 鼓浪屿长蛆了 。 当然 , 我也会记得寥寥无几的良心媒体 。 财新、三联、人物、新京报等几家媒体 , 一直努力地报道最真实的疫情 。 作为前媒体人 , 我知道他们有多不容易 , 也许一篇报道的背后 , 就是一次训和无数诫次的检讨 。 友情推荐一下财新刚推出的《新冠时刻特刊》 , 这是财新汇集36名采访人员 , 历时100天 , 用多篇重磅报道和近200幅照片集结的精华版 。 胡舒立和她的团队 , 竭尽全力记录下了这场旷世之灾 。就在昨天 , 财新的采访人员还深入汉口殡仪馆 , 去数骨灰盒 。 这是真正的良心媒体 。 全中国就剩这么几家了 。我们该记住的 , 还有许多 。 在围城中心力交瘁的方方 , 在第60篇日记后疲倦地放下了笔 。 但我们应该接过她手中的笔 , 延续她反复的呐喊:追责!迄今没有一名官员对这场疫情负责 , 而我们都等着那一天 。 最近接连看了两部方方小说改编的电影 , 一部是《万箭穿心》 , 一部是《埋伏》 。 在《万箭穿心》中 , 颜丙燕饰演的宝莉 , 丈夫有外遇后又下岗 , 跳了长江二桥 , 她为了养家 , 扛着扁担每天给人挑货 , 10年后 , 她含辛茹苦抚育的儿子成了高考状元 , 却要和她断绝关系 。 那年的万箭穿心,那年的旷世悲凉
片尾 , 她没有哭天抢地 , 只是踢了一脚熄火的面包车 , 骂声“个婊子养的” , 扬长而去 。 武汉的女子就是这么硬气 。武汉于我 , 多少是有些缘分的 。 上中学时 , 发现武汉的大学在广西的招生人数是最多的;直到这次疫情爆发 , 才知道武汉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居然是全球第一 。 我高考时也不可免俗地填了那里的院校 , 是武汉粮食学院 。 最近据说今年全世界会闹粮荒 , 我囤了一堆大米罐头压缩饼干后 , 忽然怔怔地想 , 当年倘若读了粮院 , 去守了粮仓 , 也许 , 心里就不会慌了吧?曾经驾车陪长辈去武汉 , 去看望长辈的长辈 。曾经三次在命运的拐角处 , 被武汉大学的三个毕业生改变 。曾经出差武汉 , 那是2010年 , 我刚定居长沙 , 准备要个娃了 。 同事带我去汉阳的归元寺 , 说求佛特别灵 。 我在送子观音佛像前拜了一下 , 同事望见一片树叶打着旋落在我的头顶 , 说一定灵验 。 翌年流氓兔出生 , 如今他8岁半了 , 上三年级 , 我一直没告诉他今年武汉的惨剧 , 武汉满城的生离死别 , 因为我没想好该怎么说 , 虽然 , 他与那座城市有今世的缘分 。但我一定会对他说的 , 老子必须要说 。 这两个月固然是孩子们囚禁家中的童年阴影 , 但又何尝不是父母们此生最大的阴影 。 如果转眼就忘 , 转眼就若无其事 , 那我们跟一条咸鱼又有什么两样?想起了多年前复旦诗人陈先发的诗:两阵风相遇 , 有死生的契约雨水赤裸裸 , 从剥漆的朱栏滑下从拱桥之下离去那时的他们 , 此时的我们两不相见 , 各死各的两不相见的 , 岂止是那些逝去的人 。 还有国与国的关系 , 族群与族群的冷眼 , 以及你和我 , 各自分道扬镳的表情 。 我们有可能 , 刚刚过完了今生最好的日子 , 接下来只剩坏日子了 。 死去的人很痛 , 活着的人更痛 。我的前同事冯翔(“8字路口”创始人) , 在北京的公车上拍下了这幅图 , 一个戴口罩的女孩在读余华的《活着》 。 多么真实的写照 。那年的万箭穿心,那年的旷世悲凉
恰似我们昏庸而怯懦的生活 。恰似我们深夜里的悲从心来 , 泪流满面 。 个婊子养的 , 我们先前不是好好的么 , 怎么就遇见了这正月里的雷 , 那昆明湖里的钱塘潮 , 以及 , 千里江山的无数新坟?这个世道 , 这片山河 , 你能告诉我么?来源:刘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