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民】海外失控 腰斩70%订单的跨境创业者:不是在退货 就是在被退货的路上( 二 )


一方面 , 货物被拒收、订单被取消;另一方面 , 物流问题也成了压在外贸企业头上的一座沉重的大山 。
刘民所在企业主营冻品生鲜、水产品 , 因此所面对的问题尤为突出 。 疫情影响下 , 国际物流也受到影响 , 海运费用大幅提高 , 出口货物面临损失不说 , 隔离14天后产品品质出现的问题 , 对企业的成本风险和信誉冲击更是雪上加霜 。
此外 , 港口排队时间比以前长 , 外国客户因为疫情 , 会要求刘民公司出具各种承诺书 , 货物出口时效性明显降低 , 预测时效可能会延长7-10天 。 刘民还表示 , 在货物运输成本提高的同时 , 船只因疫情而减少运力 , 可以运输的船只运输费用出现上涨 , 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支出 。
刘民估算 , 相较往年 , 公司的订单量减少了至少30% , 带来的损失都是以亿为单位 , 且后续的影响还在不断扩大 。
取消订单、削减数量、延迟付款、压低价格 , 这些以前在不同阶段发生的危机 , 现在都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暴发 , 让刘民这样的从事外贸生意的商家们 , 一下子被打到了谷底 。
面对全球疫情的发展趋势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 刘民的公司试图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 , 寻找新的增长点 。 据刘民分析 , 现在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住了 , 百废待兴 , 或许是一个好机会 。
“幸运的”进口电商:小B客户业务量增长50%
相比之下 , 跨境进口电商们的境况要好得多:疫情期间 , 国内用户普遍网购需求爆发 。 但尴尬的是 , 物流、存货方面又陷入僵局 。
行云全球汇就是一家主要给各种类型的渠道商提供代发服务的跨境进口B2B企业 。 从商品供应来说 , 这家公司在海外都是直接与品牌方和一线渠道建立合作供应关系 , 在国内则会对接国内的渠道商 , 如拼多多、京东国际、聚美优品、考拉海购等 。
在我国疫情爆发期间 , 跨境电商平台们大多是“不打烊”的状态 , 订单持续上升中 。 各家还推出了各种促销活动 , 用户的消费热情甚至超过“双11”“双12”等促销节时期 。
但是 , 一个尴尬的局面此时出现了 。
“疫情爆发后 , 订单很多 , 但是我们却无法将货发出去 , 因为国内、国际物流都无法满足需求 , 这也会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感产生影响 。 ”行云全球汇联合创始人陈华介绍 。
除了物流 , 很多电商平台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存货不足 。 在货源方面 , 陈华表示 , 行云全球汇为了以防万一 , 早就进行了备货计划 , 以保货源储备充足 , 所以在全球疫情爆发后 , 尚未受到供应端的影响 。
就如业内人的看法一样 , 陈华也认为疫情为跨境电商行业带来的“机”大于“危” 。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从企业层面 , 还是从消费者层面 , 跨境电商都面临发展机遇 。
“国家层面 , 连续两年举办进博会 , 而且无论是招商还是减税 , 都能够看到国家的态度 。 ”从企业来说 , 陈华表示 , 行业内的企业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受很大影响 , 反而是有一些爆发性的增长 。
他以行云为例 , 疫情期间中小B端的客户数量增加了15%左右 , 中小B端的业务量也相比同期增加了50% , 然后整体的业务量同期增加15% 。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 , 这段时间 , 消费者对于进口的商品、对有品质的商品的需求是没有减弱的 , 而且会有一定的扩大 。 ”陈华表示 。
疫情期间 , 包括代购、旅游等方式在内的线下采买无法进行 , 所以部分需求就不得不导流到跨境电商上 , 在这个过程中也加固了消费者的一个消费习惯 。
不过 , 在全球疫情愈发严重的时期 , 对跨境电商来说 , 寻找新供应商已迫在眉睫 。
“我们已经在加大上游品牌的接触力度 , 以及在整个全球寻源的采购布局方面 , 公司都在调整 。 ”陈华说道 , 公司也在不断洽谈 , 希望获得更多国外品牌直接授权 , 这样可以更有效率 , 提高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和时效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