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文化@30多名大臣被投进了黄河,帝国灭亡前夜( 三 )


一群文人听着这句不着边际的话 , 一拍脑袋 , 赶紧讨好朱温 , 说:“是适合做车辕子 。 ”
朱温却脸色一沉 , 骂道:“你们书生专爱顺口糊弄人!做车辕须用夹榆木 , 柳木岂可为之?”
之后 , 下令将这些随声附和的书生全部当场处死 。
据宋人所编《唐诗纪事》记载 , 朱温之所以对文人火气这么大 , 是因为诗人殷文圭对自己的背叛 。
殷文圭与杜荀鹤等人是好友 , 未及第时也是朱温的宾客 。
后来 , 殷文圭靠朱温表荐考中了进士 , 对朝廷感恩戴德 , 还写诗称颂主考官:“辟开公道选时英 , 神镜高悬鉴百灵 。 ”
却不愿再与朱温同流合污 , 每次路过梁王的地盘 , 不前去拜谢 , 反而快马加鞭地离开 。
朱温得知此事后 , 大骂殷文圭负心 , 认为文人毫无信义 , “每以文圭为证 , 白马之祸 , 盖自此也” 。
吊诡的是 , 在关于白马之祸的早先记载 , 如《旧唐书》中 , 朱温不是主谋 , 而是被描写为主持正义的一方 , 并且否认诛杀朝臣的做法 , 似乎全然未参与白马之祸(“全忠闻之 , 不善也”) 。 主张杀害清流士大夫的倒是成了柳璨[càn]、蒋玄晖等朝中大臣 。
《旧唐书》载 , 宰相柳璨出身河东柳氏 , 与裴枢等同朝为官 , 却不为清流所容 , 于是为虎作伥 , 向朱温出了个主意 , 说他夜观天象 , 将有灾祸 , 必须以刑杀应对此劫 , 因此酿成了杀害朝臣的白马之祸 。
白马之祸后 , 柳璨又成了朱温篡唐的绊脚石 , 最终被处死 。 他临刑前大喊:“负国贼柳璨 , 死宜矣!”
柳璨主谋论 , 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后梁建立后 , 史官为朱温推脱责任的春秋之笔 。 吕思勉先生就说 , 此乃“蒙谤于天下后世矣” 。
五代编撰唐史时采用了这一记载 , 直到宋代 , 才指出白马之祸的主谋是朱温 。
朱温 , 无疑是这次行动真正的幕后黑手 。 他的手下谋士则是帮凶 , 正因为他们多为昔日科场失意的文人 , 才有意无意地扩大了清洗朝臣的范围 。
拾文化@30多名大臣被投进了黄河,帝国灭亡前夜
文章图片
▲朱温画像
04
天祐二年(905年)五月 , 愁云笼罩洛阳 , 李振等人为朱温制订的屠杀计划就此展开 。
朱温先是矫诏 , 通过几道诏书 , 将裴枢、独孤损、崔远、赵崇、陆扆等数十名清流大臣贬出京城 , 贬所远至至琼州(今海南海口)、白州(今广西玉林) 。
朝中不愿亲近朱温的重臣 , 无论是名门望族 , 还是科举进士 , 全部遭到贬黜 , 并被诬蔑为浮薄之士 , 朝中大臣多受牵连 , 朝堂为之一空 。
其实 , 他们只有一个“罪名” , 就是阻碍朱温篡位大事 。
到了六月 , 被贬朝中重臣已有30余位 , 他们还未离京 , 朱温再次以皇帝名义下诏 , 命30余人全部就地自尽 。
这还不足以让他安心 , 心急的朱温一不做二不休 , 没等到诏书下达 , 已经将裴枢等被贬朝官30多人集中于滑州(今河南滑县)的白马驿 。
等待他们的 , 是朱温安排好的刽子手 。
一夜之间 , 三十余名手无寸铁的朝臣 , 全部被朱温下令杀害 。
主持这次屠杀行动的李振 , 建议朱温将他们的尸体投入黄河:“此辈谓清流 , 宜投于黄河 , 永为浊流 。 ”
朱温听从其建议 , 将三十多具尸体投入河中 。
清流没入黄河 , 转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 白马之祸后 , 被清算的大臣不计其数 , 侥幸存活的朝臣也再不敢入朝 , 为了躲避朱温四散奔逃(“时士大夫避乱 , 多不入朝”) 。
拾文化@30多名大臣被投进了黄河,帝国灭亡前夜
文章图片
▲在李振等谋士的策划下 , 朱温派兵诛杀朝臣(纪录片截图)
白马之祸是一次政治事件 , 也是一场文化灾难 。
在强权的威慑下 , 仍有一些清流士大夫愿与社稷共存亡 , 敢与气焰熏天的权臣叫板 。 朱温砍掉他们的脑袋 , 也折断了帝国最后的脊梁 , 当他再也听不到反对的声音 , 残破不堪的王朝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