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刘二狗」舌尖上的礼法规制:中国古代饮食上的规范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 , 吃 , 是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有句俗话讲:“开门七件事 , 柴米油盐酱醋茶 。 ”也正是因为人民大众对饮食有极高的需求 ,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饮食格外重视 。
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有完善的饮食制度 , 这种制度既有礼的规范也有法的强制 。 因为 , 在古时候 , 饮食还具有其它的意义 , 不仅是果腹这么简单 , 它更是统治者推行伦理教化的载体 。
「哲学的刘二狗」舌尖上的礼法规制:中国古代饮食上的规范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文章图片
礼对饮食的规制“夫礼之初 , 始诸饮食 。 其播黍裨豚 , 污尊而杯饮 , 责俘而士鼓 , 犹若可以致敬其鬼神 。 ”——《礼记·礼运》
【「哲学的刘二狗」舌尖上的礼法规制:中国古代饮食上的规范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古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 , 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构建起一整套行为规范 , 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 进而成为人们进行日常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 饮食自然也包括其中 。 中国古代的饮食在礼的规范之下 , 超越了其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原始意义 , 它成为人与神沟通的桥梁;成为了体现长幼尊卑的工具;成为了人们互通情感的渠道 。 这种独特的中国饮食思想 , 时至今日依旧影响着广大中国人 。
「哲学的刘二狗」舌尖上的礼法规制:中国古代饮食上的规范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文章图片
饮食与祭祀礼制
“国之大事 , 唯祀与戎 。 ”——《左传》
“凡治人之道 , 莫及于礼;礼有五经 , 莫重于祭 。 ”——《礼记·祭统》
祭祀被置于诸礼之首 , 而且是与军事同样重要的国家大事 , 古人认为 , 自己需要吃喝 , 神明也需要吃喝 , 所以要将食物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神明 , 神吃饱了才能保一方平安 。 因为祭祀起源于饮食 , 所以它与饮食从一开始就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 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哲学的刘二狗」舌尖上的礼法规制:中国古代饮食上的规范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文章图片
用食物作为祭品
祭品是祭祀活动的重要环节 , 在敬献给神灵的各种祭品中 , 食物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 , 不管是多大型的祭祀活动 , 都必须向无形的神进献一定的食物以表诚心 。
古人在祭祀时通常会摆放不同的食物作为祭品 , 其中以马、牛、羊、鸡、犬、豕等六畜为主 , 但是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对摆放的食物有不同的要求 。 比如古代游牧民族多将羊作为主要祭品 , 而中原汉族聚居的地方 , 则多将牛、猪作为主要祭品 。
「哲学的刘二狗」舌尖上的礼法规制:中国古代饮食上的规范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文章图片
与饮食有关的祭礼
与饮食有关的祭礼有三种:祈谷之礼、祭祀社程和祭灶 。 中国古代是农耕文明 , 所以向上天祈祷风调雨顺、来年丰收是祭祀非常重要的内容 , 这种祭祀方式就被叫做“祈谷” 。 祭祀社程也与农耕有重要关联 , 社是掌管土地的神 , 祭祀社程与祈谷类似 , 是为了请求神灵能够保佑农民获得丰收的 。 前两种祭祀现在可能已经不多见了 , 但祭灶这种风俗还一直流传在一些农村地区 。 祭灶也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 , 送灶神的一种仪式 。
「哲学的刘二狗」舌尖上的礼法规制:中国古代饮食上的规范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
文章图片
饮食中的礼制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饮食思想与观念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 , 它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
敬德贵民思想
“德”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先秦时期的统治者普遍以“寡人”自居 , 就是对自己德行的体现 。 周朝就颁布了禁酒令 , 因为商朝的殷君主就曾经因为醉酒引发不德之事 , 这在那个时代是不被大众所接受的 。 到了春秋时期 , 铁制农具开始代替青铜器 , 这就让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 生产力大大提高 , 人们征服自然的思想遂即萌发 , 这就让人们的观念从一开始一切依靠神明转变为依靠人类自己 。 “食” , 从“重神”、“敬神”转变为“重人”、“重食”成为春秋时期普遍的政治风尚 。 “王者以民为天 , 而民以食为天 。 ”——《汉书·丽仔食其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