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生活对人的性格究竟有多少影响

人穷极一生,都是在为十岁以前的心理阴影买单。
■网友的回复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的观点。虽然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但我们仍把他归在心理动力学的这部分(对,就是弗洛伊德老爷爷和荣格老爷爷那里)题目是,童年生活对性格的影响性格是人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格包括性格、气质(这个是先天决定的)and其他一些部分。性格更像是是后天形成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的性格是内向或是外向,也是说,性格是可以改变的。阿德勒他提出自卑与超越,因为他从小生活的环境,他自己在家庭和生活中就有一种自卑感,后来和弗洛伊德学习时发现他的理论不是适合自己,自己是在自卑中超越自己于是提出自卑与超越。重视童年生活,是心理动力学派的重要特征,对于他们来说,很多性格特质都来源于童年生活甚至与胎内环境。而特质学派,人本主义就与他们不同。此处是想介绍人格理论的,无奈手头无书,可以看一看人格心理学的书,会简略介绍各种人格理论。大家平时提的性格是很模糊的概念,还是人格好一些。说一下我的想法,童年生活对性格的影响作用很大,但是不绝对。举几个例子。1.刨腹产的婴儿比顺产的婴儿安全感低,是因为刨腹产的婴儿没有经历过顺产的生育过程,没有经历过挤压和生产环境(敲黑板,为了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顺产还是有必要的,但是不是说一定要顺产,可以外界模拟治疗咳咳)2.上人格心理学的课时,做心理时间旅行时,可以明显看到性格和童年生活的关系。一个性格温和的同学她的记忆是,自己躺在床上,阳光洒进来,听母亲的歌。举两个例子说童年生活的重要,很多行为和性格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生活事件,甚至胎内事件。题主可以看看荣格的书,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不是很全面的。然而性格可以改变,因为性格与环境有关,一个外向的人会因为家中变故而变得内向,或是因为失恋。就好像在心理界的通解有,基因决定你的上限和下限,环境决定你在这范围内的那个部分。好像没说清楚,好捉急。等我看完中央银行学再来答。其实看看别的学派的理论蛮好的,精神分析乃至心理动力好是好,但改变性格上花的钱多时间还长。推荐认知和行为学派,符合经济学的思考方式。毕竟心理动力学不是心理界全部接受的,因为谁知道真是如此,又不能证明。
■网友的回复
我想从心理学角度谈谈,童年对我们的人生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作用。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一个是讲一下童年对人格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二是讲童年的负面影响有多长久?三是如何消减或阻断童年的负面影响?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童年对人格的一生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就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这句话道出了童年人格对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特别是,童年时期的创伤性事件的发生,会打破儿童的安全感、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导致儿童出现偏差反应,直至一生。例如,墨西哥的「奶奶杀手」杀了 16 位老年女性,获刑 759 年。她的杀人动机就是仇恨社会,与社会为敌。她曾说:「我心中充满怒火,我所做的一切都出于愤怒」。那她为什么会这样?这要从她的童年经历说起。有一天,她的母亲把她送给一名男人后离去,一去不复返,这名男人对她实施性侵犯,后来她怀孕并产下一女,并且过着悲惨生活。她由此仇恨母亲,她杀的 16 位老妇人都是她母亲的替身。
电影《沉默的羔羊》也同样反映了这种犯罪心理现象,影片中的比尔是一个专门杀害女子并剥去她们皮肤的变态杀手,比尔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通过对比尔的调查得知,他童年时期一直遭受继母的虐待,从而对母亲埋下了仇恨,并且把这种心理扩展到了所有的女性身上,将他的内心仇恨以一种反社会的方式发泄出来,他所杀害的女子都是他母亲的化身,受害者成为他宣泄对母亲仇恨的替代品。穆尼尔·纳素夫说过一句经典之句:「母爱不仅仅是指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包含孩子对母亲的爱。」当母亲不能给孩子应有的爱时,她将种下仇恨。
第二个问题是:童年的负面影响有多远?
为什么童年的创伤性经历会固化到成人身上呢?弗洛伊德曾写道:「一个被母亲完全喜欢的人,终其一生都会有一种作为胜利者的感觉,而这已成功的信心通常会导致真正的成功」。 弗洛伊德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多数病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期的生活经验,这使他坚信「儿童是成人之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五岁就定型了,之后很少再发生变化,他认为个体有一个「人格延续中心」,早期人格定型后这个中心就开始发挥作用了,维系着人格的稳定性。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体现了这一功能。弗洛伊德认为人都是过去事件的囚徒或受害者。
我们举几个研究实例看一下这一现象:自闭症的病因很复杂,先后天的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自闭症,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一种人为因素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自闭症特征,这一因素就是早期的母爱丧失。一些缺少母爱的孩子在成年后会存在社会交往困难及亲密关系障碍。在注意力缺损多动症上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家长教育方式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多动症的反应特征。
另一项调查了 714 名抑郁症患者,发现在他们的人生早期,父母与他们的关系是敌意的、忽视的、分离的和拒绝的。上述研究都显示出不良家庭教养对孩子人生发展的不利影响。客体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克哈特指出:「一个人不能在没有氧气的空气中生存,更无法在没有亲情的心理环境中生存。导致人类自我毁灭的原因是,生活在冰冷、毫无人性的冷漠、没有亲情的世界里,人最惧怕的不是生理死亡,而是生活在人性无存的世界中。」
第三个问题:如何消减童年的负面影响?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网友的回复
小时候,我觉得不幸福的时刻可能比幸福的时刻要多,我遇到的同学,某些老师,甚至是亲戚,很多都会欺负我,说我坏话,也许我真的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有时候,一些明明我没有做错的事情,都会莫名被人说我,骂我。关于亲戚对我不好的事,我只敢跟妈妈说,但是妈妈跟我说不要告诉爸爸爷爷奶奶,很多时候,妈妈不在身边,只能自己一个人忍着委屈,自己掉眼泪。很多时候,我甚至想不明白,我自己没有做错事为什么别人还是会欺负我。我变得很敏感,提心吊胆小心翼翼,不太敢跟陌生人说话的,也很害怕同学不跟我玩,或者欺负我。我不知道自己是太软弱太好欺负还是跟她们五行相克。
上大学后,那种自由的氛围,老师要听我们讲自己的想法,我就很胆小,完全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会在意老师怎么看,会不会我想的是不好的呢?所以就算我有一个好的想法,我也经常退而求其次,说一个很平庸但保险的想法出来,或者我会纠结老师怎么看我。我想,老师应该觉得,我不是个有灵气的学生吧,因为我看得出来他们的表情和反应。我自己也很自卑,觉得自己很差劲。
到了出来工作以后,我是美术生,在公司里画画,同事都人挺好的,他们会赞我画得好。虽然我自己觉得不算画的特别好。但是我会感到受宠若惊,而且,客户也认同这些画。我才渐渐意识到,其实自己可能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了,自己可能并不是那么差。我才慢慢放开胆子,学着自信一些。
我平时对朋友都是脾气很好的,也很随和,不会做些让人不舒服的事吧。现在我身边的朋友人都很好,我觉得我应该从小时候的噩梦中活过来了。我开始告诉自己不要太怂,我就多练习跟陌生人聊天,交流,真的慢慢的我就没那么怂了。
后来我辞职做自由职业,算是偏向艺术类的,自己创作吧,迷茫了很久,我发现,我更需要寻找到自我,从前那个不敢吐露自己想法的我要慢慢变成坚持自己想法的我。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也开始有人认同我了,我越来越找到我自己了,我觉得,未来会越来越好的!
第一次说这么大段话……
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童年生活对性格影响特别的大,我的观察是:童年幸福的人,一般心胸更开阔,更自信,更有主见一点。
【童年生活对人的性格究竟有多少影响】 童年没那么幸福的甚至过得不好的,可能性格会比较内向,敏感,想得比较多,比较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也许会容易钻牛角尖。(例如我,哈哈,但是我觉得自己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的,是可以通过一些锻炼去改善的,我自己算是心态调整比较快的人了。)
■网友的回复
我觉得童年生活对人生还是有很大影响的,童年是人在无意识模仿,开始构建自己小小世界的第一部,很多构架在这个时候基本上大致模型已经形成,也就是最基本的性格,很多对世界的看法,一些下意识的习惯,面对一些事情采取的方法,很多年过后,依然不会改变多少,我觉得这就是家族的传承,通过言行来潜移默化。就我自身而言,我的家庭在我从小有记忆的那一刻开始,爸爸妈妈就不在身边,妈妈发生家庭吵架,一怒之下会娘家后再嫁,爸爸见挽回无望后,一怒之下跑去广州。所以,从小我算是我奶奶一手带大,我奶奶算是个很了不起的女性,她的一生在我看来也是传奇,这里不提,但我奶奶是个大大咧咧的女汉子型,这就体现了她抚养的子孙有如下特点,我和我叔叔,相差十岁,基本上被她带的时间比较久,一是,我们都特别懒散,东西喜欢随便扔,想起来,翻很久也翻不到,基本上性格很温和,为人有点小聪明,心胸开阔,某方面就是男孩子性格,有时候发怒也很简单粗暴。虽然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我从小就觉得和奶奶生活在一起非常正常自然,没人教我感情上的细腻区别,我学我叔叔,对女孩子一向处于保护者方向,有时下意识就会开启自黑模式,只愿博得红颜一笑。对于家里人,大家都很随便,因此,我性子一向真的很纯,没有任何装饰,导致大学后室友一直问我是不是女生,没有一点矜持,主要是动作太豪放,但我已经习惯无拘束,要突然约束,还是需要自我暗示才可以。童年感情给予的缺失,一方面让我对感情方面得与失并不太在意,比如我只黏在我身边的朋友,一旦你离开我的视线,再好的朋友,我也会很少联系问候,不知道要讲什么,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的性子简单,到现在我要大学毕业了,初中好友说我和那个时候没什么变化,而我自己也有点感觉,有时候,性格,很多缺陷都能察觉,但真正想要去弥补,却还是无从下手。
■网友的回复
是的,性格决定了改变好难,你需要强迫自己做常人觉得很自然的一件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