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收治拯救生命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为何能做到
中国高度
“感谢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 , 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 ”2月25日上午 , 68岁的危重症患者杨先生在出院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杨先生是当天出院的7名患者之一 , 也是上海首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 1月23日 , 杨先生住进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公卫”) , 历经一个多月、期间一度昏迷了14天后 , 最终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战胜了病魔 。 [1]截止至3月25日 , 上海本地新冠肺炎患者的治愈出院率已接近90% , 连续23天无本地新增病例;作为拥有24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 , 在疫情防控方面表现卓越 。而上海公卫作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诊疗机构 , 承担了几乎所有在沪成年患者的救治工作 。随时备役的“城市堡垒”:守住最后的公共卫生安全“医疗”与“公共卫生” , 从人类医学诞生以来 , 就是两个共生却未必共荣的词语 。 几千年来 , 除了战争外 , 传染病成为人类面对的最可怕杀手 。1910年 , 东北鼠疫突然爆发 。 这场大瘟疫持续了6个多月 , 席卷半个中国 , 造成了6万多人死亡 。 而疫情总负责人伍连德医生首次采取了现代公共卫生理论和方法 , 让中国主流社会第一次看到了“现代公共卫生”的威力 。
(图为1910年参与东北鼠疫防治的医护人员 图片源于网络)时至今日 , 公共卫生意识不断提升 , 国内防疫体系逐步完善 , 但依旧抵不过千万年来病毒的侵袭 。 SARS、MERS一个个名字令人生畏 。 但病毒的神秘面纱 , 人类至今尚未完全揭开 。 2003年 , 为了集中应对“SARS疫情” , 北京创建“小汤山模式” 。 同年5月 , 上海吸取经验 , 启动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 旨在集合“传染病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突发事件紧急应对为一体” 。上海公卫始建于1914年 , 前身为上海市传染病医院 , 经历过甲肝、非典、H7N9等现代大规模传染病战役 。医院的本部位于上海市金山区 , 占地503亩 。 值得一提的是 , 医院主体建筑的外圈规划有一片树林 , 占地500亩 。 这片森林是为了隔离医院和居民区、保障周边居民和农田的安全 , 更是为了在“战时状态”做足准备 。 在17年前建设之初 , 医院就确定了常设床位500张 , 同时预留室外空间 , 在疫情爆发期间可临时再搭建600张床位的传染病房 。 这圈树林紧紧包裹着医院 , 形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堡垒” 。 [2]
(图为上海公卫俯视图 图片源于网络)去年12月31日 , 武汉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一出 , 1月2日和3日 , 公卫就第一时间启动了为期2天的全院演练;1月6日 , 公卫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 全员投入应急状态 , 并提前准备了应对疫情的物资 。 [2]这些程序的前置 , 为上海与新冠病毒的“正面交锋”留出了时间 。 “截至3月14日 , 医院累计收治确诊病例338例 , 但始终忙而有序 。 ”“患者救治的关键就是一个‘早’字 ,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 ”上海公卫中心副书记卢洪洲表示 , 就上海的情况来看 , 能够及时在早期发现并第一时间入院治疗 , 大部分患者病情还是在朝好的方面发展 。 只要在早期阶段发现 , 经过科学治疗 , 绝大部分的感染者的病情都会稳定下来 , 并逐渐得到改善 , 肺里面的病变会逐渐吸收 。负压病房隔绝污染 “ECMO+专家组”专业抢救危重症在新冠肺炎爆发之前 , 公卫中心就已划分好了病区与病房的使用 , 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 。 一栋楼为一个病区 , A3收治重症与危重症 , A1收治轻症 , A2、A4病区处于随时待命状态 , 而原本院内收治的其他传染病患者也早已被转移至B区 , 和其他院区遥遥相望;每个病区又为三区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 。 在和病房连通的道路上 , 一路标示着进出的注意事项;为避免污染 , 病房的门一般不开 , 平时给患者递送食物都是通过病房边上的小窗户 。 [3]
(图为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A-2病房大楼 来源:新民晚报)此外 , 公卫共有327张负压病房床位[4] 。 负压隔离病房是绝对密封的空间 , 包括门、窗、无缝隙的墙、地、顶 , 以及穿越楼板、墙体的管线的密封 , 然后通过控制不同区域的送风、排风量的差异 , 形成区域间的空气压差 。在气压环境下 , 气流可以实现从安全区向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定向流动;同时病人床头的排风装置可以高效过滤空气 , 避免对外部空气的污染 。 也就是说 , 污染的气体既不会在院内循环流动造成内部感染 , 也不会未经过滤流出、从而污染外部空气 。 [5]
(图为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负压隔离病房 来源:新民晚报)除了负压病房之外 , 上海公卫中心的呼吸与重症医学科还有一支训练有素的ECMO团队 。 ECMO全称体外膜肺氧合 , 是一种治疗手段 , 简单来说就是把不堪重负的心、肺暂时替换掉 , 让人“先活下来” , 为器官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 。 在新冠未有特效药的情况下 , ECMO是危重症患者活下去的最大希望 。公卫中心日常配备4台ECMO设备 , 为了更好地开展新冠肺炎的救治 , 又从外院紧急调配了1台 。 ECMO是抢救垂危生命的顶尖技术 , 它代表着一家医院、一个地区 , 乃至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 。目前国际上使用ECMO救治的成功率为50%左右 , 而公卫的这支团队以往的救治成功率则高达60% 。 据上海公卫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介绍 , 由于ECMO技术难度高、手术操作和监护要求复杂 , 需要专业的团队和娴熟的技术配合 , 所以他们在平日已将可能遇到的现实情况模拟了几十遍 。 只有在平日防患于未然 , 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突发疫情 。 [6]针对新冠重症患者 , 上海公卫采用“3对1”的治疗模式 , 即1名医生和2名护士治疗1名重症患者 , 每4小时换一次班;每2小时为患者翻一次身 , 用振动排痰帮他们排痰 。 同时 , 一支由呼吸、重症、感染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团队 , 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 , 随时研究治疗方案 。 [7]
推荐阅读
- 尾矿库▲两部门:开展为期一个月尾矿库风险隐患集中排查治理
- 【蚌埠民生眼】刘集中心校董庙幼儿园为师生返校做准备
- #濉溪县#濉溪县残联到四铺镇集中上门办理残疾证
- 靴城往事@靴城情怀|《真相》第13集中的保定元素(2)……
- 搜狐新闻@湖北襄阳:消防部门集中排查快递分拣点
- 『新湖南TB』湖南:32吨假冒伪劣烟草专卖品集中销毁
- 『黑龙江』战疫情 黑龙江绥芬河:集中隔离入境者开始转运
- 文化平顶山@平顶山“文化名家鹰城行”建言献策暨集中创作活动举行
- 「中国日报网」“高精尖”集中亮相“水陆空”立体救援——省消防救援总队举行跨区域抗洪抢险实战拉动演练
- 历史欠费▲吉林:严禁各地自行对企业社保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