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城市烟火气渐浓——成都生活“重启”见闻

新华社成都3月27日电(采访人员李倩薇陈燮卢宥伊)进入3月下旬,成都全市调整为疫情低风险区,取消餐饮业、娱乐业管控措施,久违的市井味和烟火气,开始回归街头 。
楼宇午市食客渐多
中午时分,成都城南的天益北巷,人来人往 。
猪脚饭、串串香、东北水饺、肥肠粉……十多家餐饮店的桌椅板凳整齐地排在街沿;阳光透过树枝,光影斑驳地落在食客身上 。
“来碗面条还是肥肠粉?”巷子南头,店主纪老板见来了客人,忙高声上前招呼,堆积的笑意从蓝色口罩后溢出;一幅绣着“面”字的黄红幌子,垂吊在他身后的树上 。
天益北巷是一条由公寓和写字楼围成的小街,沿街实惠又好吃的各色美味,吸引着周边上班族和住户们 。纪老板的肥肠粉店这个月初恢复开张,品种增加了面食,营业额恢复到过去的四成多 。“等大家晚上都出来吃饭的时候,生意才能全部恢复”,纪老板说 。
“从三月初开始,我看着街上吃午饭的人一点点多起来 。”年轻的白领黎先生一边吃着猪脚饭,一边告诉采访人员 。黎先生在街边的写字楼里工作,单位三月初复工后,他就一直在这条小街吃午餐 。
最近,成都市城管委放宽了管理尺度,允许临街餐饮店、农户和流动商贩占道经营 。纪老板和黎先生对新规交口称赞:室外空气流动清新,环境宽松舒适,解除了大家室内就餐的心理负担,临街小餐馆的生意也好了不少 。
“成都夜”渐渐点亮
成都号称“美食之都”,大雅之堂的珍馐美馔和犄角旮旯的绝色美味数不胜数 。采访人员连日晚上采访看到,无论是城内的老街小巷,还是天府新区华阳河边,川菜馆、小吃店、奶茶店……一个个陆续恢复营业,成都的夜又亮了起来 。
青羊区奎星楼街,在这里做了十几年生意的“熊姐大碗面”老板熊剑梅,去年又在旁边开了一家火锅店 。20日晚,熊姐的两家店迎来了久违的热闹,店外桌子坐满了食客 。来自重庆的陈女士一边烫着毛肚一边说,“火锅是川渝人的最爱!现在疫情好转了,来一顿火锅是少不了的 。”
在各种餐饮品类中,生意最好的是火锅,大概火锅更能满足疫情中寡淡了的味蕾 。奎星楼街上七八家火锅店,晚上9点食客依然兴致浓郁 。
熊剑梅对允许餐馆外摆桌椅经营的政策赞不绝口,“外摆提高了餐饮店人气,老百姓看到街上又热闹起来,就更放心出来消费了 。”她说,店里雇了17位员工,大部分是中年妇女,不少人家庭负担较重 。现在有7位员工复工了,她希望生意能尽快恢复到疫情前,好让另外10位员工快些回来上班 。
美丽消费带动城市人气
说起成都的烟火气,不得不说养眼的成都美女 。连日来,成都的美女们纷纷冒出街头,她们既是这座城市的靓丽风景,更是“吃货”和“买手”,是各个消费场合的主力 。
在春熙路一家化妆品店,服务生手持测温仪,为一个个排队进店的顾客测体温;店内人头攒动,美女们试用着各色彩妆、美甲产品,买单的人排成长队 。
在成都远洋太古里,时尚的年轻男女络绎不绝,网红餐饮店门庭若市,孩子们在喷泉边嬉戏,很多人坐在室外喝茶、晒太阳,占地4000平方米的方所书店有不少看书的人 。
出门的人越来越多,也让美发店的“托尼老师”们脸上笑开了花 。
中午,天益北巷“川和潮人”美发店内,一大半椅子都坐着顾客 。信息工程师董小姐边玩手机,边享受着“托尼老师”的服务:“公司下周结束远程办公,闷了这么久,终于要出门见人了,得弄个精神点的造型 。”董小姐笑着对采访人员说 。给她烫头发的“托尼老师”戴着口罩,而她除了口罩外,额头上还多了一个美发馆提供的透明塑料面罩 。
“川和潮人”美发店黄老板说,因为美发属于近距离、长时间密切接触的服务,因此店里要求所有店员扫描出示天府健康码,上工前也有严格的清洁流程;顾客进门则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 。自2月22日复工后,店里大部分员工已经回到岗位,生意也恢复了五六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