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共患难的降薪可以有 “拍脑袋”乱扣钱不行( 二 )


“换言之 , 疫情期间未经协商 , 企业单方面决定职工降薪或制定规章制度克扣职工工资 , 则属于违法 。 ”北京市中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夏孙明律师指出 , 企业口头、电话、微信群通知等单方面降薪行为均不可取 。
何谓正确的降薪“姿势”?夏孙明给记者举了个例子 。
疫情曾让上海象王洗衣公司资金情况一度捉襟见肘 , 2月份由于职工居家隔离 , 公司100多名职工 , 每月100万元的工资怎么发?此时 , 很多职工提出“不拿一分钱工资与企业共存亡” 。 但公司管理层选择在公司工会的组织下 , 与职工协商签订了一份“临时降薪协议” , 约定2月份工资按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一笔一划签着职工姓名的临时协议让企业免除法律风险 , 更让危难关头彼此互相尊重、携手前行的姿态跃然纸上 。 ”夏孙明感慨说 。
“同患难”后别忘“共甘甜”
今年2月 , 餐饮企业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怒撕”职工降薪联名信的视频火了 。 “哪怕是卖房子、卖车子 , 也要确保你们有饭吃 , 有班上!”视频里 , 束从轩如是说 。
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丛项泽看来 , 这样的举动既彰显了一个企业家的情怀 , 背后也浸润着成功企业的经营之道 。 他认为 , 一些降薪行为在违法边缘试探时 , 也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这家企业不行了 。 ”
丛项泽提醒 , 有条件的企业不要轻易给职工降薪 , “相比于降薪、裁员带来的人心浮动、人才流失 , 以及疫情结束后重新招聘新人所付出的招聘成本与培训成本 , 保留老职工的福利待遇和稳定性 , 单纯从成本的角度 , 也要远远优于企业全体降薪 。 ”
杨保全介绍 , 法律虽规定了企业合法降薪的情况 , 但违法降薪所面临的法律惩罚亦十分明晰 。 “在疫情中如果随意侵害职工权益 , 可能会带来后期较多的劳动争议 , 这样是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若是在疫情中仍恪守职工权益准则 , 人都是有感情的 , 相信这样有人情味的企业也不会被轻易打倒 。 ”
记者采访的采取降薪措施的公司 , 大多未规定降薪结束时间 , 或疫情结束后的补救措施 。 周建华疑惑:“疫情期间我被减掉的工资 , 疫情结束后能再涨回来吗?”
手撕职工降薪联名信后 , 3月18日 , 老乡鸡举办了一场低成本乡土发布会再度“出圈” 。 “目前老乡鸡已获得了银行授信以及战略投资总计10亿元 , 2020年将加速全国布局 。 ”束从轩在发布会上的发言被赞“释放了餐饮行业直面疫情挑战的强大信心” 。
夏孙明觉得还有一层隐藏含义 。 “这提醒企业与职工‘同患难’后别忘了‘共甘甜’ , 尊重职工的企业也会赢得市场尊重 。 ”他建议 , 当企业渡过非常时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时 , 要恢复职工的工资待遇 。
(周建华、陈曦、刘晓燕、丛项泽为化名)
【编辑:郭泽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