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治晓』北京外卖小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二 )


确诊病人的订单
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中招”的紧张,在接到一位确诊病人的订单后神奇消失了
也不是没有害怕的时候 。
疫情最初,外卖员应该是城市最先感觉到气氛紧张的群体之一 。订单中,购买消毒药水和口罩的开始增多,在药房,慢慢有口罩售罄的告示摆出,在写字楼,消毒的频率增加后,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消毒水味道 。
高治晓也开始往家里搬防护物资,他跟着客户学,购买相同的消毒水、酒精、免洗洗手液、口罩……“我们是服务别人的,要对自己和别人负责 。”
在全国多个城市启动一级响应后,外卖员的微信群里,大家开始分享着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哪个小区出现了疑似病例,哪里被封闭了……焦灼的情绪蔓延,最严重时,高治晓觉得自己浑身都不舒服,一有咳嗽或者是头痛,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中招”了 。
这样的紧张,却在接到一位确诊病人的订单后神奇消失了 。
那是一位已经住院治疗的病人,独自在医院,却没有带手机充电线 。在三个小时里,这个订单出现了又取消,反反复复,直到高治晓接单后,对方直接告诉他,自己是感染者 。
“送了这单,出了医院后,我觉得脚有点软,连忙拿出消毒液,把自己从头到脚喷了一遍 。”站在3月初春的夜晚,在快手平台的直播中,和采访人员连线回忆起这一幕时,高治晓说,有了老太太和这一单的经验,他反倒不那么紧张和惶恐了 。自己每天都接受健康检查,还会花20分钟为摩托车和衣服消毒,口罩也是检查再检查,严丝合缝地确保戴好,“要相信科学,我的防护措施到位了,就不会感染的 。”如今,他最想知道的,还是那位下单的客户痊愈没有,“都这么久了,肯定好了吧 。”
疫情期间,送餐的订单减少了,购买米面油蔬菜水果的多了,甚至还有生活用品 。高治晓接单最多的一天,完成了70单 。那是在情人节,一个风雪交加的天气,他的订单里,有了送鲜花和礼物的需求 。这天,还有别的外卖员在接到的订单里,提到向收件人转达一句“我爱你”,高治晓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是他常常会猜想,自己接到的每个订单的背后,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和人生 。
“不过不管是什么故事,这样的祝福总是美好的 。”高治晓觉得,自己说不出“我爱你”,但他会在那天回家的时候,给妻子买上一束红玫瑰,“每天出来,只要想到家里有个人在等着,就觉得心里热乎乎的,特有盼头 。”
小摩托上的日常
他热衷于记录下自己在外卖小摩托上的日常 。因为疫情,他感受到了珍惜身边人的真切 。
抱着花,高治晓记录了自己进屋前的喜悦和忐忑,“虽然是老夫老妻,但是生活还是要有仪式感的 。”这是他的习惯,在快手的平台上,留下每天一小段视频的日记 。在他的记录里,双十一大学物流的冰山一角、平安夜前大厦门口五彩璀璨的圣诞树、元旦深夜街头“新年快乐”的祝福……在这个时刻,城市的繁华,他并不只是过客,而是场景中的一份子 。
疫情期间,他的工作时长和过去差不多,每天十多个小时,晚上九点左右收工 。在空旷的街头、天桥下、小区门口,他絮絮叨叨讲述着自己一天的见闻 。3月18日,北京大风,即使戴着口罩,高治晓的嘴里鼻子里还是进了不少沙子,他不得不提前回家 。他的家,在3月12日展示过,墙皮脱落的小隔间不到八平米,一张床一个桌子一个衣柜,房租水电加起来每月1500元左右,“这就是寸土寸金的北京,致敬每一个北漂族 。”
也有糟心事 。3月2日,北京雨夹雪,他本想着能多接几单,但电动车却坏在半路 。他跑着送完四单外卖,推车走了五公里,一天下来损失两百元 。还有腊月二十八那天,一份黄焖鸡米饭送错了,他自己赔了32元 。但更糟的是,从那天开始,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封闭,他开始站在小区门口等客人下楼取外卖,接单效率降低了很多 。
他经历过最糟糕的时刻,也感受着春暖花开的希望 。如今,城市的交通开始繁忙,路过北京的一些景点,他能看见戴着口罩观赏的市民;经常接触的一些餐饮店,有的关门停业没有挺过去,更多的正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活下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