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分封又削藩的纠葛

分封的原因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刘邦和项羽成为争夺天下的主要竞争对手 。刘邦希望自己能够取得天下,但由于以丰沛子弟为核心的心腹将领大多是平庸之辈,不足以担当大任,不得不依靠后来陆续加入到自己队伍中的韩信、彭越、英布等所谓的“杂牌军” 。这些人品流不一,才能出众,正是由于他们的鼎力相助,刘邦才得以多次化险为夷,战胜项羽,登上向往已久的皇帝之位 。
@西汉的分封又削藩的纠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 , 按照军功封王的原则,西汉建立后,刘邦与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剖符行封,承认他们诸侯王的地位 。刘邦之世,异姓为王者共七国九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赵王张敖、长沙王吴丙、燕王减茶和燕王卢缩 。上述诸王多是刘邦夺取政权的支持者或同盟者,除后封的卢给外,他们都在楚汉战争期间己经形成一定的势力,拥兵自重,割据一方 。汉六年刘邦的剖符行封仅仅是对既成事实的一种认可 。
《西汉王国官制考实》中介绍了西汉的诸侯情况:汉初,诸侯王国并不是一级行政单位,而是皇帝与诸侯王划定的分而治之的势力范围 。在各自的封国内,诸侯王拥有治民权,仿照汉朝的规模建立宫室百官制度,除王国的太傅、丞相由皇帝“选功臣有识者”担任外 , 王国其他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 。诸侯王有权征收各种赋税,征发本国内的人民服摇役、兵役 。在政治、经济上,王国具有相当大的政治独立性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刘邦虽然继承了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汉初仍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而是皇帝与诸侯王分治天下的政治格局 。因为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刘邦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广大东方地区实行有效的统治,不得不依靠同姓子弟震慑地方的反对势力 。
@西汉的分封又削藩的纠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分封制的崩坏——削藩
秦末汉初,中国经历了由统一导致分裂,再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变迁,地方行政体制也大致经历了由郡县而全面推行封国,再由全面封国而实行郡县和封国并行的郡国制度 。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旧贵族的后裔复国称王,郡县制度趋于瓦解 。秦亡之后,项羽全面恢复分封制度,他不仅自称西楚霸王,而且又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 。其后不久,刘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蜀汉、关中地区恢复郡县制,而把新占领的、自己无法统治的广大关东地区封王诸将,推行郡国并行的政治体制 。
@西汉的分封又削藩的纠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在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争取战争的主动权,不仅分封一批功臣为列侯,而且还分封韩、彭、英等人为异姓王,即使是在项羽灭亡、铲除异姓诸侯王之后,刘邦又分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继续推行分封制度 。刘、项的不同之处不在于是否推行过分封制,而在于如何运用分封制,激励军事将领一甘,自为自己出生入死 。刘邦根据形势的需要,分封一批王侯,对西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汉初,刘邦的政权基础并不牢固 。匈奴、南越虎视鹰临,世家大族盘踞关东,根深蒂固,异姓诸侯王拥兵自重,渐成割据之势,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各地区之间又缺乏必然的经济联系,更助长了割据势力的气焰 。如何维护汉朝的长治久安, 成为刘邦巫待解决的严峻问题 。
刘邦既然把天下作为自己一人的家产,那么凡是有可能夺取其家产者便都是罪大恶极的人,这是专制者特有的心理特征,故刘邦以“谋反”的罪名将上述异姓王逐个剪除 。历史上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异姓诸侯王从分封到铲除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初刘邦分封异姓王仅仅是为了消灭项羽的权宜之计 , 因为单凭刘邦及其丰、沛集团的实力是无法同项羽抗衡的 。项羽被灭,西汉王朝建立之后,异姓王自然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自从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后,皇帝成为天下的主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因此那种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的权力相对分散的政治模式逐步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结构所取代 。刘邦不甘心异姓王同其分享这种政治权力,在西汉建立后,也就处心积虑地将他们一一剪除 。这批异姓王一开始便与大一统的专制政治存在着势不两立的矛盾,他们不旋踵即被刘邦消灭,说明了汉代大一统的专制政治更前进了一大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