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分封又削藩的纠葛( 二 )


@西汉的分封又削藩的纠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邦没有能够直接信赖的异姓功臣,即便是萧何、樊哈也在猜嫌之列,剩下的只有同姓子弟了 。从《汉书·高帝纪》中可查到 , 为给同姓封王制造法律依据,刘邦与功臣、列侯、诸侯王刑白马结盟,“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将因功封王的原则改为因亲,并且只有刘氏皇族才享有封王的权利 。从此,刘氏宗室封王,异姓功臣封侯成为西汉分封制度的基本准则 。在同姓诸侯王与异姓诸侯王共存时期 , 同姓诸侯王对异姓诸侯王发挥了制衡作用 。诸侯王授封后即就国这种情形在西汉分封制实行之初出现 , 主要原因在于无论是现实的政治形势还是诸侯王此时能掌控的权力 。
至高祖后期 , 异姓诸侯王势力被基本清除后 , 以宗室身份授封的同姓诸侯王及其控制的王国 , 由于仍保有强大的权力 , 逐渐成为了君主维护中央政权统治的新障碍 。一方面 , 周姓诸侯王仍享有任免相以下官员、治理王国民众、自行制定王国法令等权力 , 其王国与中央政权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另一方面 , 王国所占疆域范围辽阔 , 且控制权由诸侯王所掌握 , 一旦发生叛乱必定对中央政权的统治造成冲击 。再加上一旦授封皇子为诸侯王的君主离世 , 继任君主与前任君主所封诸侯王之间关系发生变化 , 依靠父子血缘维系的关系转而成为兄弟血缘的宗室关系 , 两者必定随着各自利益的不同而产生激烈矛盾 。这才导致文景武时期 , 要为削弱诸侯王的权力来维护中央统治不断做出调整 。
@西汉的分封又削藩的纠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异姓王的威胁解除后 , 同姓王又成为新的威胁 , 虽然受封的同姓王与皇帝之间有着血缘纽带相连 , 但是很少有人能顶住权力的诱惑 , 古往今来因皇位争夺而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事情不在少数 , 刘邦这一代并没有受到强大同姓王的威胁 , 而到了吕后专政时 , 同姓王对中央已经可以分庭抗礼了 , 汉文帝刘恒就以同姓王的身份夺得皇位 , 此后 , 统治者继续推行削弱诸侯王权力的措施 , 至武帝时期诸侯王基本不具有对王国的管理权力 。这时不只王国统治疆域不能与高祖时期所封诸侯王相比 , 王国主要官吏的任免权及王国的管理权也不再归诸侯王所有 。
尽管诸侯王还享有从王国获取衣食租税的权力 , 但册封皇子及宗室成员为诸侯王 , 主要成为统治者彰显刘氏成员身份、给予其优待的手段 , “‘七国之乱’数月即被平定 , 汉武帝又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去压抑藩国 , 显示中央集权毕竟是时代趋势 。《史记·孝武本纪》中写过对关东的征发徭役、用兵发乱、发布法令、派遣官吏等活动 , 以及各地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 , 都在无形中强化着朝廷与地方的一体性 。此后‘分封’大致只是一种对宗室与功臣的优遇 , 但一般不构成割据分权因素;封国下降为郡县制的附庸了 , 随着诸侯王势力的削弱 , 决定就国时间的主要因素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 统治者不再刻意强调诸侯王在册封时的年龄 , 以便达成即刻就国这一要求 。只是诸侯王授封时的年龄 , 还对诸侯王何时就国有影响 ,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实现了大一统 。
【@西汉的分封又削藩的纠葛】@西汉的分封又削藩的纠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分封制的评价
史学界对于这一制度的评价,仍然没有统一的认识,见智见仁,各执一端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分封制复活的原因
秦废封建,置郡县,奠定了二千多年中国政治制度体制的基本模式,秦亡以后,刘邦、项羽恢复分封制的原因是什么呢?楚汉复封建有两个基本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