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唐蕃大非川一战,为什么让不败战神薛仁贵遗恨终身?
提及薛仁贵 , 人们率先想到的必然是不败战神的威风赫赫 。作为唐朝著名的将领 , 出身河东望族的他 , 在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末年投军入伍 。随即便在跟随李世民征战高句丽之中被发掘 , 而后的几十载军伍生涯之中他立下赫赫战功 , "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更是人尽皆知的典故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在这些光辉胜迹背后 , 大非川一战却成为了他一生中唯一的“滑铁卢” , 令他遗恨终身 。
当时的吐蕃帝国、唐王朝得益于气候条件的变暖以及松赞干布、李世民两位圣君的执政 , 几乎同时崛起 。而在利益的分配之上 , 二大帝国在势均力敌之时 , 采取了以文成公主入藏结为姻亲 , 形成“舅甥之国”来维系短暂的和平 。
【薛仁贵@唐蕃大非川一战,为什么让不败战神薛仁贵遗恨终身?】但这种和平 , 并不能抵消两大帝国在开疆拓土时的矛盾 。尤其是随着649年 , 唐太宗李世民的去世;650年松赞干布的去世 , 新君的上位也为唐、吐蕃的未来关系走向划定了方向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吐蕃方面 , 松赞干布的孙子芒松芒赞继任 。但是年龄幼小的他 , 并无掌权的能力 , 大权旁落于禄东赞之手 , 主弱臣强的结果便是大事悉决于臣子 , 而在扩张的过程之中安西四镇、河西走廊这样有着重要的地理作用、钳制大唐的的锁钥之地也就吐蕃帝国成为了首选之地 。
另一方面 , 大唐高宗即位 。对于吐蕃之举 , 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
670年 , 唐朝、吐蕃为争夺吐谷浑战火重燃 。在这之前 , 苏定方让吐蕃功亏一篑 , 但这一次吐蕃来势汹汹 , 很快吐谷浑被灭 。
作为宗主国的大唐 , 亦迅速做出反应 , 高宗以郑仁泰、契苾何力前往 。但事实上 , 这也只是彼此心照不宣下的一种的政治表演 。一方面 , 此时的大唐与高句丽的战争尚未结束;另一方面 , 西域地区又要固守 , 而且吐蕃已成侵吞之势 , 更兼之唐朝内部对于吐蕃的意见上战和不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终 , 养虎遗患之下670年四月 , 西域十八州陷落 。面对此番情景 , 一再退让之下 , 大唐王朝终于有了以薛仁贵、郭待封等人为将领 , 率10万大军 , 以护送吐谷浑国王归国为口实的征讨吐蕃行动 。
而在军中 , 薛仁贵为行军大总管 , 郭待封为副将 。在薛仁贵的战略构想之中 , 唐军如果全部前往乌海 , 势必会减慢行军速度 , 贻误战机;于是他命令郭待封屯驻大非岭 , 而薛仁贵本人则亲率大军直扑乌海 。
乌海 , 作为青藏高原的交通要道 , 地理位置重要 。薛仁贵此举 , 意在直击敌人七寸 , 而就战果而言 , 也取得了成功 。轻骑进军的唐军 , 从天而降 , 吐蕃防守不及 , 乌海为薛仁贵占领 。但此时本来先胜的唐军内部 , 在薛仁贵命令郭待封固守大非岭之时 , 隐忧已经凸显 。郭待封 , 自持名将郭孝恪之后 , 并未遵从薛仁贵的将令 , 而是自率后队进发 , 而粮草、辎重众多的问题 , 也成为困扰郭待封与薛仁贵合兵乌海的症结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时 , 在听闻乌海陷落之后 , 吐蕃名将论钦陵 火速回军救援 。很快 , 二十万吐蕃大军将郭待封所率辎重等尽皆掳掠而去 。
推荐阅读
- 【李晟】300年大唐王朝的十大名将,薛仁贵未进前五
- 薛仁贵@将门虎子:薛仁贵的儿子不是薛丁山,而是他
- 「」唐朝七大名将当中,薛仁贵仅仅排第五,第一实至名归
- 『资治通鉴』他大败薛仁贵,全歼唐军5万余人,令唐朝畏惧,晚年兵败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