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崛起的民族主义与被扼杀的全球化——疫情下的世界变局

对于本土主义者和地方保护主义者而言,疫情的爆发可谓是一份被赠与他们的“政治礼物”,其根本原因是疫情将会对人员和货物的自由流动产生长期影响。时至近日,多数政治家和投资者仍然对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对经济的潜在影响有所轻视。事实上,直到2月底,多数人仍错误地认为疫情只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短暂且有限的影响。一方面,他们意识到这次疫情可能会演化成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冲击;而另一方面,大多数人依然预期这种冲击将会很快结束。但是,如果经济停滞对全球产生持久影响,各国政府又应该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又是否会为当前的全球化时代画上句号?
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加剧了本国人民对于外国入境者的担忧,这也为这些国家限制全球贸易和人员流动的举措提供了合法性。在经济方面,各行各业突然意识到依赖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这些供应链不仅与中国息息相关,而且更与特定地区,例如武汉有着直接联系。在出入境方面,各国政府都急于发布旅行禁令,颁布额外的签证要求和实施出口限制,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1日宣布的针对来自欧洲多数入境者的旅行禁令引起了巨大争议,但美国并非唯一颁布入境限制的国家,而所有这些政策都使国家的政治经济前景变得更加民族主义化。
 「疫情」崛起的民族主义与被扼杀的全球化——疫情下的世界变局
文章图片
2020年3月19日,新加坡樟宜机场出发大厅内空荡荡。 新华社 图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政策的破坏可能是暂时的;但是,新型冠状病毒危机可能会对全球带来持久影响,加剧破坏全球化的趋势。针对国家的全球化经济发展,病毒危机可能会进一步打击相关的国际供应链,减少全球商务旅行者的出行,并为偏爱贸易保护主义和移民管制的民族主义者提供政策支持。对西方公司而言,他们依赖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复杂全球供应链正面临着巨大风险,随着近年来中国变得更加富裕,劳动者工资飙升,在中国生产的成本优势也逐渐减弱。在2018年和2019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由于其强调了将中国作为供应链中心的风险,导致许多企业争相寻找可以替代中国的供应商。尽管一月份的贸易协定标志着中美贸易战的暂时停火,但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制造”的敌意依旧存在,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都越来越将中国视为需要加以遏制的长期战略对手。
今天,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对全球生产和贸易产生了严重干预。与上年同期相比,许多中国工厂的长期停产使今年中国前两个月的出口下降了 17%,并打乱了如欧洲汽车,iPhone和其他消费品的生产。许多国家的企业仍然习惯于依赖中国制造,而且中国制造依旧具有很多优势,例如规模化的生产管理和高效的物流。但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危机可能标志着一个转折点,促使许多企业重塑其供应链,并转为投资更具弹性的本地化生产模式。对于决定调整供应链的企业来说,他们可以作出三种不同发展选择。一种选项是将业务细分,并转移至越南或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亚洲经济体。另一种选项是缩短供应链,例如美国公司将生产转移到墨西哥,欧洲公司将生产转移到东欧或土耳其。第三种选项则是建议发达国家的企业选择投资机器人和3D打印,使消费者与本地生产距离更近。
在供应链与进出口之外,新型冠状病毒危机的第二个持续后果是商务旅行的大幅减少。长期以来,技术专家们一直认为视频会议和聊天应用程序将取代大多数商务旅行,并让许多人转为居家办公。然而,直到新型冠状病毒危机爆发前,商务旅行仍在持续增长,并且似乎没有减少的趋势。现在,无论是由于政府禁令,商业决定还是个人的谨慎考虑,除最重要的国际旅行外,其他所有的出行都被取消了,人们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家工作。得益于这种强制性的要求,企业发现通过线上等方式替代面对面会议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线上会议的成本更低,耗时较少,且对于员工的家庭生活有益。另一方面,在人们日益关注飞机排放对气候影响的今天,许多企业也热衷于提倡环境意识和坚持对于可持续性发展的承诺。因此,企业进一步缩减商务旅行决定的背后可能既有环境因素,也有经济原因的考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