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5%生的希望, 6省市12名专家联手救治!邵逸夫医院专家:哪怕“高空走铁索”,也要尽100%努力

【『』为了5%生的希望, 6省市12名专家联手救治!邵逸夫医院专家:哪怕“高空走铁索”,也要尽100%努力】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3月21日晚上九点半 , 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一区 , 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内蒙古六省市区10家超强实力医院的12名呼吸、重症、心外等学科的顶级专家联手 , 用全球最高生命支持仪器VAV-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最高形式) , 为一名已经休克的急危重新冠肺炎患者争取5%生的希望 。
这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 专家阵容强强联手 , 借助精尖技术 , 在武汉进行的高难度救治行动 。
『』为了5%生的希望, 6省市12名专家联手救治!邵逸夫医院专家:哪怕“高空走铁索”,也要尽100%努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了5%的希望 , 6省市12名专家要尽100%的努力
21日下午五点 , 武汉肺科医院组织了多学科会诊 , 来自6省市区10家超强实力医院的12位呼吸、重症、心外等学科的顶尖专家从自己的学科角度预测相关情况 , 共商救治方案 。浙大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张舸主任医师和心脏外科陈怀东主治医师也参与多学科讨论 。
这名男性患者70岁 , 3月19日晚带着ECMO(体外膜肺氧合)从武汉市第一医院转入武汉市肺科医院 。入院大约2小时后 , 患者出现严重感染性休克 , 虽然经过专家团队的积极抗感染治疗 , 患者仍然出现了乳酸升高、循环血压严重不稳定的情况 。
最后经过大家讨论 , 决定在原有VV—ECMO的基础上再进行股动脉穿刺 , 进行VAV—ECMO治疗 , 既替代患者的肺功能 , 又替代患者的心功能 , 从而希望能够缓解患者的心肺功能衰竭 。
邵逸夫医院重症医学专家张舸介绍 , VV-ECMO替代的是患者的肺功能 , 当患者出现乳酸升高、循环不稳定的情况寓意着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情况 。这个时候 , 单纯的VV-ECMO已无法将患者的生命留住 , 必须上VAV-ECMO , 这是全球高等级的生命支持仪器 。
据悉 , VV-ECMO模式支持患者的肺功能 , VAV-ECMO支持的是心、肺两个器官的功能 。
“上了VAV-ECMO , 患者将有5%生的希望 , 但如果不上 , 今天晚上他就要走掉了!”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说:“为了这5%的希望 , 我们要尽我们100%的努力 。
3个小时高空走铁索式的操作 , 最终化险为夷
给患者上ECMO , 需要在患者的股静脉、颈静脉上插管 , 这已经是高难度的操作 。而上VAV-ECMO , 则是在前者基础上 , 再给患者的股动脉上插一根管 , 目前危重患者治疗中尚属少数 。
更大的难关还有 , 这位患者前期使用了大量的血管活性药 , 动脉已经强烈收缩变细 , 直径只有0.6毫米 , 加之高龄 , 血管失去柔韧变得僵硬 , 此种状态下的动脉里留置一根8毫米的主动脉插管 , 在正常情况下 , 都存在很高的风险 , 更何况操作者戴着护目镜 , 面屏 , 三层手套 , 视野极差 , 凭着手感操作 。更棘手的是 , 患者的血小板只有3万 , 正常是10-30万 , 凝血功能极其差 , 随时有可能出现动脉血管破裂发生大出血 。
这一道道难关 , 摆在眼前 , 给动脉留置管路带来巨大的困难 。但是建立动脉通路迫在眉睫 , 病人的情况容不得丝毫拖延 。
经过团队讨论 , 最终决定先进行经皮动脉穿刺置管 , 如果不成功就让陈怀东医师进行外科手术 , 直视下行动脉留置管路 。
陈怀东隔着玻璃密切关注着监护室里面几位专家经皮穿刺的场景 , 约莫半1个小时 , 里面的人摆手示意 , 进程果然和大家的预料的一样 , 经皮动脉留置未能成功 。
陈怀东快速进入监护室 , 他检查了病人左侧的腹股沟区域 , 因为刚穿刺过 , 肯定无法再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 极易损伤血管 , 引起大出血 。
而右侧腹股沟的股静脉已经留着VV-ECMO的通路 , 现在唯一可行的方案 , 只能是紧贴着左侧股静脉 , 进行皮肤切开暴露股动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