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力补短板还是坚持专长?看这位学霸排长的成长之路( 三 )


然而 , 真正热爱的东西是丢不掉的 。
“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随机游走模型”等一个个大学时未吃透的智能算法概念 , 总是如影随形 , “煎熬”和“折磨”着江雨春的内心 。
“本想把数学建模完全抛诸脑后 , 可那个被冷落的爱好 , 像熄不灭的蜡烛在心中摇曳 。”每次在网上采购新书 , 江雨春总会不自觉地加一本建模相关的书 。平时加班累了 , 翻翻数学建模的书看看 , 他就感到莫大的慰藉 。
不管承认不承认 , 数学建模这条路 , 江雨春并未放弃 。
与此同时 , 部队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 , 很多信息化新概念不断为官兵所理解和接受 。
【「」是力补短板还是坚持专长?看这位学霸排长的成长之路】江雨春终于迎来了好时候 。
“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路 , 坚持下去 , 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在部队摸爬滚打3年 , 江雨春对实战化训练有了深刻感知——
在实战化对抗演练中 , 面对越来越多更复杂、数据量更大的作战难题 , 传统的作战运算已经捉襟见肘 , 而定量分析、模拟验证等运算方法越来越受重视 。参谋人员的数据采集能力、建模能力和计算能力也越来越多地被各级提及 , 而自己真正的特长正有助于此 。
为落实中央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意见》 , 全军军事建模竞赛特别邀请部队官兵和文职人员参加 。
江雨春的建模特长 , 终于有了施展的舞台 。
事实上 , 该旅一直将作战筹划作为每名指挥军官的日常必修课 。
在前期营以下干部的考评中 , 江雨春以电子对抗连连长身份 , 在规定的4个小时内完成了作战筹划 。
过硬的作战指挥技能 , 加上他一直没有放弃的数学建模技能 , 都给了江雨春参赛的自信和底气 。
他与旅里信息保障队排长曾云和火箭炮连研究生排长马冀云一拍即合 , 成立建模参赛小组 。
被母亲“拯救”的30多本建模教材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还购买了最新的建模所需软件 , 在旅图书馆展开了周密的建模学习和训练 。
竞赛开始后 , 那些深埋在记忆深处的模型 , 一个个在江雨春脑海中复苏 。一行行算法代码输入 , 他们逐渐搭起了基本框架 。
面向部队组的4道建模竞赛题目 , 全部源自部队在练兵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 难度大、战味浓 , 是实打实的军事案例 。
“都是指挥打仗中必须直面的现实难题 , 都需要把‘算’的功夫发挥到极致!”在发挥自己特长的赛道上 , 江雨春难抑兴奋 。
他们费尽心血搞定了第一问 , 却在第二问遭遇了重大挫折——第二问的模型建成后难以求解 。
“模型建复杂了 , 算起来难度太大 , 推倒重建吧!”当时是竞赛第3天的凌晨 , 江雨春放弃现有模型的决定 , 使团队面临可能无法按时完赛的巨大风险 。
在江雨春的脑海中 , 平时训练作战筹划的情景与数学建模的各种经验飞速闪现 。他转变思路 , 开始尝试建立一套以前从未尝试过的新模型 。
题目中 , 敌我双方的相互博弈过程 , 被江雨春小组分解成不同阶段、不同情况 , 各自建模 。新的模型降低了求解难度和代码量 , 并得出了较为满意的可行方案 。
这条新路 , 打通了!
竞赛还在继续 , 他们面临的论文工程量依然巨大 。图书馆里 , 随着噼里啪啦的键盘声和纸笔的摩擦声 , 他们的焦急与时剧增 。
最终 , 竞赛结束前10分钟 , 他们的论文截稿上交!
关上电脑 , 3人相视而笑 。
一战成名 。去年底 , 得奖的通报从上级下发到旅里 , 江雨春小组从上百支参赛的部队组中脱颖而出 。
“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路 , 坚持下去 , 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这是江雨春对自己和新排长们最想说的话 。
版式设计:梁 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