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疫情中陪患者看夕阳的男子:这位“呼吸治疗师”治愈全网,行业现状发展较慢( 二 )


无创呼吸机、经鼻高流量氧气装置、有创呼吸机、纤支镜等设备的使用 , 气道的管理、肺部超声等 , 都是呼吸治疗师的必备技能 。 此外 , 诸如ECMO(俗称“人工肺” , 是此次疫情中的“保命神器”)等生命支持类设备 , 也需要掌握 。
另外 , 重症病人的转运 , 也需要呼吸治疗师的参与 。 薛杨曾经接到过一个重症病人的转运任务 , 是一名30多岁的女性 , 已经使用了ECMO , 并且进行了气管插管 。
“转运过程中 , 要保证ECMO的使用 , 同时也得保证呼吸机的正常工作 。 另外 , 还得时刻保证气管插管不发生移位和脱落 。 ”为了转运这名病人 , 薛杨和多位医护人员合力 , 才顺利完成 。
刘凯在落日余晖下与老人的合影 , 也是在转运途中拍的 。 这位87岁的老人刚入院时 , 身体和心理状况都极差 , 甚至拒接家人电话 。 在医疗队的照顾下 , 身心状况才有好转 。
拍完CT的回程途中 , 夕阳正好 , 久在病房的刘凯和老人 ,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好的阳光了 , 于是他主动提出:“老大爷 , 要不我们一块看看夕阳吧?”老人应允了 。 随行的志愿者就拍下了这张“2020年最治愈的画面” 。
拍完照片 , 刘凯也没有多想 , 随手发在了医护人员的群里 , 又被别人发在朋友圈 , 然后被无数人看到 。
照片走红之后的几天 , 一个武汉本地的酒店工作人员认出了刘凯 , 叫住了他 , 很认真地说:“那张照片拍得真好 , 这两个月 , 我在武汉看到所有的照片都是黑暗的 , 只有你这张是彩色的 。 ”
这场景至今让刘凯记忆犹新 。 他那时突然意识到 , 援鄂医疗队员虽苦 , 但是这两个月来 , 最苦闷、最压抑的 , 还是武汉本地的居民 。 能用一张照片带给大家温暖 , 他感到很欣慰 。
“T字母的‘竖’”
对呼吸治疗师所发挥的作用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呼吸治疗专业创办者、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曾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呼吸内科医生相当于T字母的“横” , 要求知识面广 。 通过系统的医学知识 ,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诊断 , 检查和治疗 。 而呼吸治疗师则相当于T字母的“竖” , 要对呼吸这一项单一治疗 , 非常深入细致地对患者实施救治 。
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呼吸治疗师刘婷婷2015年曾经接手过一个6岁的病患 , 孩子从六楼摔下 , 造成了脑部损伤 , 陷入了昏迷 。 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气管插管 。
一般来说 , 插管后病人超过两周没醒 , 就要进行气管切开 。 但是考虑到孩子太小 , 切开气管可能造成永久性伤害 , 因此 , 刘婷婷与医生沟通后决定 , 不切开气管 。
但管子长期插在气道 , 有非常大的感染风险 。 所幸 , 在刘婷婷等医护人员的科学照护下 , 没有出现感染 。
两个月后 , 孩子终于醒了过来 , 拔管又是刘婷婷面临的新问题:气管插管磨损了孩子声带 , 已经产生水肿 , 拔管过程中 , 存在一定危险 。
作为呼吸治疗师 , 刘婷婷在这方面的经验很丰富 , 早在三天前 , 就进行了预案和药物准备 。 不过因为水肿过重 , 拔管后还是出现了严重的上气道梗阻 , 呼吸困难 。 看着孩子费力地喘息 , 她又在病床旁连续守了24个小时 , 直到患儿转危为安 。
“呼吸机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 , 很多医护人员都会用呼吸机 , 但是要在最大限度保护病人肺的同时 , 又保障呼吸 , 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就必须达到精细化 , 这很需要专业的呼吸治疗师 。 ”刘婷婷表示 。
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实践中 , 刘婷婷的话也得到了证实 。
一家医院的研究报告显示 , 呼吸治疗师团队开展工作后 , 该院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下降可达50%以上 。 另有多个研究显示 , 有呼吸治疗师参与后 , 患者的唤醒平均时间也出现了明显下降 。
“目前国内呼吸治疗师大多集中在重症医学科 , 事实上 , 呼吸治疗师能发挥的作用还不止于此 。 ”王鹏说 , 危重病人在好转以后 , 会涉及心肺康复 , 特别是肺功能的康复锻炼 , 这也是呼吸治疗师负责的领域之一 。


推荐阅读